绿色贷款增长 - 2025年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43.51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7.5%,前三季度增加6.47万亿元 [3] - 绿色贷款余额从2021年末的15.9万亿元快速增长至当前水平 [3] - 建设银行截至7月末绿色贷款余额超5.74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超20% [2] 信贷供给与政策支持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方案,明确银行要优化绿色信贷供给 [2] - 大型商业银行是服务实体经济绿色转型的主力军,建设银行围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开展业务 [2] - 中小银行侧重区域产业链,浙江农商行探索森林碳汇价值质押贷款以盘活农村生态资源 [2]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通过激励相容机制,将央行激励资金与金融机构定向信贷支持挂钩 [3] 碳金融创新 - 碳质押融资业务是企业将碳排放配额作为质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的绿色金融创新模式 [4] - 碳质押融资把无形的碳排放权资产转化为可用于融资的质押品,缓解企业融资压力 [4] - 目前已有10余家券商的自营业务获批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可增强碳资产金融功能和市场流动性 [5][6] - 券商参与碳市场可提供更好的价格发现机制、降低交易成本并开发金融衍生产品 [6] 转型金融发展 - 转型金融为钢铁、水泥、石化等高碳行业绿色转型提供资金支持,弥补传统绿色金融覆盖不足 [7] - 银行探索排污权等环境权益质押,为化工等传统行业中小企业提供新的低成本融资渠道 [8] - 部分银行发放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和碳足迹挂钩贷款,将融资成本与企业转型绩效挂钩 [8] - 2025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统一了各类金融产品界定标准 [8] - 首批钢铁、煤电、建材、农业4个重点行业转型金融标准已在部分试点地区试用 [8]
金融精准滴灌绿色发展 保障美丽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