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日本“鸡娃”大败局:挤破脑袋上好大学,毕业后批量式啃老
36氪·2025-11-10 09:41

日本经济泡沫时期的就业市场繁荣 - 80年代日本经济欣欣向荣,企业为吸引大学生提供优厚福利,如招聘会提供午餐和伴手礼、入职提供免费公寓并报销搬家费和生活用品费 [2] - 三菱汽车为吸引高学历人才推出“入职就送汽车”福利,大学生被称为“金蛋”,男生平均收到3份入职邀约,女生平均收到2.5份,名校毕业生工资达社会平均工资三倍 [3] - 学历崇拜催生课外补习产业,1985年市场规模突破1.2万亿日元,学习塾数量超2万家,家长不惜抵押房产支付补习费 [3] 经济泡沫破裂与就业市场转折 - 1990年日本股市暴跌39%,市值蒸发270万亿日元,1992年全行业企业利润下降20%,企业倒闭数量突破1万家 [6][7] - 90年代遭遇史上最汹涌就业洪流,1967-1976年婴儿潮人口(年出生人口超180万,1971-1974年超200万)在90年代转化为最大毕业潮 [8] - 1992年成为历史拐点,大学生就业率从80%持续下跌至70.5%,校招市场简历无人问津,学历贬值时代开启 [8][9] 就业危机下的社会现象与政策应对 - 就业困难催生“考研热”和“考公热”,1995年80.3万大学毕业生涌入市场,就业率首次跌破70%至67.1%,公务员申请人数从1991年7.05万攀升至1995年12.4万 [12][13] - 1997-2003年15-24岁“啃老族”数量从8万人激增5倍至40万人,“就业冰河期”和“迷失的一代”成为社会标签 [14][15] - 日本政府实施“研究生倍增计划”和“资助博士后1万人计划”,硕博士在校生规模从1991年98650人激增1.1倍至2000年205311人,但同期大学生就业率从81.3%暴跌至55.8% [18] 劳务派遣制度的兴起与影响 - 1999年修订《派遣劳动法》全面放开劳务派遣,非正式雇佣人口暴增50万,派遣员工薪资比正式员工低30%-50% [21] - 非正式雇佣比例从1984年翻倍多至2003年34.6%,2014年达40.5%,企业倾向只招“应届毕业生”为正式员工 [24] - 派遣员工生存状况恶劣,如日剧《非自然死亡》中派遣员工月加班超140小时且被安排干私活 [22] 当前就业市场复苏与深层反思 - 2024年日本应届生就业率达98.1%创历史新高,大学生起薪22.6万日元/月,同比增加4.01% [28] - 人口结构变化是主因,2024年死亡人口161万(历史最高),出生人口72万(124年来最低),年度净减少约89万人,老龄化腾出职场空位,少子化导致年轻劳动力不足 [29] - 学历贬值根本原因在于企业需求萎缩和经济缺乏创新动能,日本错失PC、移动互联网、新能源和AI产业升级浪潮,“僵尸企业”挤占新兴产业资源,扼杀中小企业创新活力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