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化遗产从“博物馆展柜”里请出来(新媒视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11-10 10:02
活动背景与目标 - 活动旨在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Z世代青年搭建平台,鼓励他们用影像讲述文化遗产的故事[1] - 活动发起方认为Z世代是数字原住民,未来的世界属于年轻人,需借助他们的眼睛向前看[1] - 长远目标是创建一个持续生长的青年人文交流社群,而不仅是一年一度的比赛[4] Z世代青年的独特优势 - Z世代青年在传承文化遗产和促进文明交流方面有独特优势,他们是数字原住民,与数智技术更贴近[1][2] - 他们具有更强的意义感,寻找遗产与自身情感及当代生活的连接点[2] - 他们能以不设限的心态看待文明,作品中的热血少年魂和对美的追求是全球共通的青春语态,能消解跨文化陌生感[2] 技术与创新的作用 - AI已超越工具属性,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叙事语法,是创新叙事方式的基石[2] - 许多过去需大公司大投入才能实现的影像效果,现在学生用AI就能完成[2] - 科技引发思考:在AI时代,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如何通过全新载体延续和升华[2] 文化遗产的解读与传播 - 文化遗产需要被解读和诠释才能活在当下,成为当代文明的信物,否则只是历史遗留[3] - 鼓励Z世代拍摄遗产讲故事,是希望青年真正看见自身文化,让古老遗产找到与当今世界联结的方式[3] - 拍摄遗产是记录人类的共同记忆,跨文化对话的基础在于不同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3] 对未来的展望与影响 - 只要青年的认知不狭隘,能够真正看见与尊重,就有理由对未来的世界有信心[4] - 活动让世界看到一个既古老又年轻、既深邃又开放的中国,也让中国青年更深刻理解多元广阔的世界[4] - 青年主导世界未来发展方向,他们的创作实践是寻找文化传承答案的关键[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