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央行出手,这类产品要火?
中国基金报·2025-11-10 12:32

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的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已于10月重启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当月投放流动性200亿元 [1] - 市场专家普遍认为此举释放了明确的稳增长和维稳信号,旨在引导市场预期并提振债市信心 [1][2] - 该操作利好债市,预计将带动长端利率进一步下行,长端利率债理财和“固收+”理财产品有望受益 [1][3] 政策背景与信号意义 - 央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债市整体运行良好”,传递出当前利率水平处于政策合意区间的信号 [2]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从1月均值1.64%逐步上行至10月均值1.84%,债市风险有所缓解,为恢复操作创造了条件 [2][3] - 200亿元的操作规模信号意义大于实际规模,旨在配合财政政策并缓解中长期流动性缺口 [2] - 此次恢复操作是基于债市运行状况改善、政策协同需求及流动性管理的综合考量 [2] 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 操作直接支撑利率债价格,并带动期限利差收窄,利好中长端利率债 [3][5] - 10月下旬以来国债长端利率已呈现下行趋势,预计在央行操作后可能进一步温和下行 [3][4] - 中长久期纯债固收型产品和偏债混合型产品被认为更具配置价值 [4] - 中短端信用债也将受益,因操作将直接改善流动性环境且信用利差仍具压缩空间 [6] 对理财产品的投资机会 - 理财产品净值有望受益于债券价格的温和上涨,尤其是久期相对较长的产品 [5] - 建议投资者优先选择投资范围涵盖利率债的理财产品,并关注产品历史收益的稳定性 [5] - 理财产品可通过拉长久期、增配非活跃券来捕捉利差机会 [5] - 具体操作上,可加大中短端信用债配置以获取稳定票息收益,并把握长端利率波动中的交易机会 [6] 投资策略建议 - 建议投资者优化持仓结构,适当增配每日开放型或1个月以内的定开产品以增强流动性 [6] - 可考虑降低纯固收类产品占比,增配含有权益资产的“固收+”产品以平衡风险 [6] - 在资产配置中可将估值合理的股票类资产纳入视野,借助“固收+权益”类理财争取更高收益 [6] - 投资需考虑性价比,采取逢回调布局、波段操作等策略应对市场波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