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国生产出第一块稀土磁铁!贝森特敲锣打鼓:再也不怕中国卡脖子
搜狐财经·2025-11-10 12:31

事件概述 - 美国财长贝森特在南卡罗来纳州eVAC Magnetics工厂宣布美国25年来首次自产出稀土磁铁,宣称将不再依赖中国 [1] 技术能力与产业现状 - 宣布的稀土磁铁缺乏第三方检测报告,关键性能指标如磁能积、矫顽力未达工业标准,被视为“手工试做品”而非可量产产品 [3] - 美国虽拥有稀土矿(如加州芒廷帕斯矿山),但缺乏稀土分离提纯能力,以及后续的合金化、磁体压制等关键技术环节 [3] - 产业专家评估美国建立全套稀土产业链需十年起步,二十年不算多,面临长期技术挑战 [5] - 高纯度稀土提炼成本在美国高达每克200美元,而中国相同工艺成本在每公斤3000元人民币以内,存在显著成本劣势 [5] 市场格局与供需情况 - 中国目前掌握全球90%的稀土磁体产能,在产能、速度、质量和成本上具有全面优势 [5] - 美国稀土需求主要集中于军工领域,例如F-35战斗机一个发动机需使用两公斤镝,当前产能远不能满足需求 [5] 政治动机与舆论反应 - 该磁铁发布会时间点选在中美第五轮经贸谈判结束后,被视为具有政治象征意义的“样板工程” [7][9] - 美国媒体反应不一,华尔街日报借机炒作中国无法再“威胁”美国,而纽约时报等媒体则肯定中国稀土产业的自主性,亦有观点认为这纯属政治作秀 [7] - 行业人士指出客户需要的是可用的磁铁,而非照片上的样品,质疑其实际产业价值 [9] 产业规则与地缘博弈 - 中国稀土出口政策要求合规及终端用途审查,旨在防止资源被用于军事领域,此规则对全球采购方一视同仁 [11][13] - 美国约70%的稀土需求集中于军工领域,多次因拒绝提供完整用途说明而导致审批受阻,并将此称为中国“封锁” [11][13] - 问题本质被解读为美国不愿配合由中方制定的资源使用规则,而非实际的供应“卡脖子” [13] 核心挑战与未来展望 - 美国要实现稀土自给面临技术断链、成本断层和产业断点三重挑战,非短期可解决 [5][15] - 中国稀土产业的领先地位基于数十年产业链协同、技术积累和国际规则制定权 [15] - 全球供应链稳定依赖于彼此信任与合作,而非政治表演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