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稀土已获批!中国终于点头,特殊通道成了欧盟的“救命稻草”
搜狐财经·2025-11-10 13:28
中欧稀土合作现状 - 欧盟与中国建立了特殊沟通渠道,中方同意优先处理欧洲企业的稀土出口申请[1] - 在中国实施稀土出口管制后,欧洲企业提交的约2000份申请中,刚过半数获得批准[1] - 欧盟贸易专员强调将继续敦促中方加快处理剩余申请,同时开发欧洲本地资源[1] 欧盟面临的挑战与战略转向 - 中国去年更新的稀土出口管制条例让欧洲措手不及,直接影响其新能源汽车、风电等绿色产业发展[1] - 欧盟试图开发爱沙尼亚稀土资源实现自主,但从建厂到量产需5至8年,无法满足短期需求[3] - 到2025年,欧洲新能源汽车产业对稀土永磁体的需求将增长三倍,而本土供应链建设至少需要五年[3] 中国的优势与策略 -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稀土产业链,形成了从提纯技术到磁性材料加工的“技术+原料”双重壁垒[6] - 中方对稀土出口的审核遵循明确规则,强调公平贸易,对用于不同领域的稀土采取差异化管控[7][13] - 中国对欧盟采取差异化策略,通过特殊渠道为欧洲企业提供便利,以稳住欧洲并避免多线作战[12] 合作背后的互利与博弈 - 中欧稀土合作是双方各取所需:欧洲保障短期供应关乎绿色转型,中国维持产业主导权并换取互惠[9] - 爱沙尼亚欲成为欧洲稀土加工中心,既需中国设备与技术,也需中国稳定的原料供应[9] - 欧盟计划在2027年前建立稀土战略储备,但期间仍有70%的稀土需要进口[15] 欧盟内部的分歧与未来变数 - 欧盟内部对华立场存在分歧,德国工业界称赞中欧沟通机制,而法国部分官员警告资源命脉风险[12] - 中欧关系面临美国压力、欧盟内部分歧等变数,可能干扰稀土合作[10] - 中国需警惕欧洲借合作之名转移技术,或配合美国构建“去中国化”供应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