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高盛认为当前由人工智能驱动的美股市场尚未进入类似1999-2000年互联网泡沫顶峰的宏观泡沫阶段 其宏观基本面更类似于泡沫中期的1997年或1998年 [1] - 报告指出AI驱动的牛市可能还有下半场 过早离场可能错失后续收益 但风险正在积聚 投资者应开始布局对冲策略 [1] - 当前市场的信贷利差和波动率处于低位 为投资者使用期权等工具进行风险管理提供了更具性价比的窗口 [1] 宏观泡沫的五大关键指标 - 大规模投资热潮:2000年初科技设备和软件投资占GDP比重从1995年初的略高于3%飙升至创纪录的4.5% 非住宅投资总额占GDP比重从1992年的约11%升至2000年的近15% [2] - 盈利能力见顶回落:企业利润率在1997年末便已见顶 紧张的劳动力市场推动工资上涨侵蚀了企业利润 [2] - 杠杆急剧上升:企业部门财务状况从盈余转为赤字 企业债务大幅增长 资产负债表健康度恶化 [2] - 外部危机助推资本流入和联储降息: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俄罗斯违约导致大量资本从新兴市场流入美国 美联储在1998年末降息75个基点 [2] - 信贷与波动率市场发出警告:从1998年中期开始 信贷利差与纳斯达克波动率同步走高 反映出其他资产市场已开始为风险重新定价 [3] 当前AI热潮与宏观泡沫指标的对比 - 投资已起步但规模和广度不及当年:AI相关投资占GDP比重仍远小于2000年时电信投资的峰值 投资热潮在持续时间和广度上都更为温和 [4] - 盈利能力依然稳固:企业利润率保持稳定未出现恶化迹象 生产力回升而工资增长放缓导致单位劳动力成本大幅下降 [4] - 财务状况相对健康且杠杆可控:企业部门仍处于财务盈余状态 大型科技公司主要依靠自由现金流而非债务为资本支出提供资金 资产负债表普遍强健 [4] - 外部环境不同缺乏资本涌入催化剂: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巨大但保持稳定 未出现90年代末由外部危机驱动的大规模资本净流入 [4] - 信贷利差与波动率保持低位:由于企业杠杆率不高 信贷利差保持在非常窄的水平 股权市场的引申波幅也未出现持续性抬升 [5] 当前市场阶段与潜在拐点信号 - AI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目前估计仅为0.3个百分点 这与90年代技术繁荣的早期阶段更为相似 [6] - 投资计划加速:AI巨头和私营公司的资本支出计划预示着AI相关投资将持续快速增长 [7] - 财务平衡临近拐点:企业部门的财务盈余正在被侵蚀 接近20年来首次转向赤字 科技巨头的资产负债表优势已不再像过去那样明显 [7] - 债务融资抬头:数据中心投资的债务融资比例正在上升 AI领域的最新交易增加了债务发行需求并催生了类似供应商融资的复杂安排 [7] - 外部资金与宽松政策:美联储已开启预防式降息周期 来自中东和日本等地的外国政府已宣布总额超过4万亿美元的投资承诺 [7] 投资者策略建议 - 利用期权进行攻防转换:当前的低波动率环境为期权策略提供了良好土壤 投资者可考虑使用成本更低的看涨期权结构来捕捉上涨潜力同时限制下行风险 [9] - 提前布局风险对冲:在未来一到两年内 为信贷利差扩大或长期股权波动率上升进行仓位部署是合理的 可作为AI牛市持续下的有效对冲 [9] - 关注利率市场的双向风险:若AI投资热潮持续 企业融资需求可能与政府财政赤字争夺资本并推高长期利率 若AI热潮受挫 政策利率和长期收益率则可能大幅走低 [9]
复盘“五大泡沫指标”,高盛认为“当下更像1997而非1999,AI牛市还有下半场”
华尔街见闻·2025-11-10 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