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粮食安全看山东”之滨州:全产业链发力“保粮安
中国发展网·2025-11-10 16:26

文章核心观点 - 山东省滨州市通过全产业链协同发力,在盐碱地上成功打造出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示范市,实现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1][8] 盐碱地改良与产能提升 - 采取工程治理模式改良轻中度盐碱地,土地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水平全面提升 [2] - 成立院士工作站集中攻克育种技术,全市良种覆盖率达99%以上,自主繁育小麦品种通过双审定,其中"京麦189"在盐碱地亩产达647.5公斤 [2] - 推广"双深双晚"等种植技术,玉米亩均增产10%,每年每亩节约灌溉用水60立方米以上,探索"全幅匀播"技术使小麦亩穗数提高15% [2] 粮食产业链集群与韧性 - 形成玉米、小麦、大豆、芝麻四大粮油加工产业链,沿黄大豆和小麦成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粮食产业集群入选全省"十强"产业,拥有过百亿企业6家,中国500强企业2家 [3] - 产业链条深度延伸,一粒小麦可加工成600余种产品,一粒大豆可生产210余种产品,一粒玉米可变身100余种产品 [3] - 建成国内最长最完整的小麦产业链,实现从良种繁育到小麦种植的闭环循环 [3] 产品价值与品牌效益 - 结晶果糖、无水葡萄糖等8种产品的产能、产量或市场占有率列全国第一位 [4] - 形成粮食产业大循环、全利用模式,例如香驰集团建成"五大循环利用圈",仅污水处理年增效益2000余万元 [4] - 打造"粮油金三角"区域公共品牌,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11个,四个品牌上榜"2025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总价值达139.74亿元 [4] 储运与应急保障能力 - 成功获批国家级粮食物流核心枢纽承载城市,粮食原料及产品年进出量达2000万吨以上 [6] - 建成黄河流域省级粮食应急保障基地,可动态储备1.5万吨成品粮油,满足应急状态下300万人10天的供应 [6] - 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处应急网点,主城区每个社区至少建设1处麦便利商超,健全供应网络 [6]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共建四个国家级粮食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累计完成科研项目300余项,粮食加工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转化增值率达3.5:1 [7] - 发展订单种植300余万亩,粮食保管综合损耗率约0.4%,远低于国家标准,入选"中国好粮油"产品33个,占全国6% [7] - 中裕食品布局直营店800余家,运营260余家机关食堂,营销网络覆盖近2万家大型超市和30万家小型超市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