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专访复星国际陈启宇:源头创新,产品之外商业化能力亦是核心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1-10 17:36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1类新药43个,其中国产新药40个,进口新药3个,上半年获批总量已超越2024年全年半数,创新药上市节奏明显加快 [1] - 2022年至2024年全年获批新药数量分别为19个、40个和48个,2025年全年有望再创新高 [1] - 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医药交易数量达682笔,首付款为144亿美元,总金额达1910亿美元,均已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 [1]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相关医药交易总金额达937亿美元,与国外交易总金额相当,数量与金额均超越2024中国全年交易水平,若将后续交易纳入统计则总金额突破1000亿美元 [1] 区域市场亮点 - 上海成为国内生物医药对接全球市场的核心枢纽,自2023年至今已有9款创新药在海外获批上市,今年进入密集获批期 [4][5] - 2024年上海完成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38笔,占全国交易数量的35%,交易金额达到307亿美元,占全国总交易金额的47% [5] - 2025年1至8月,上海实现37起交易数量和188亿美元交易金额,同比均实现大幅增长 [5] 创新质量与挑战 - 中国医药创新在"量"上爆发但"质"的飞跃仍需穿越靶点同质化的迷雾,药物研发仍以"跟随式"创新为主导 [1][2] - 行业面临研发管线重复、开拓新领域动力不足等问题,根源在于缺乏真正具有说服力和源头创新性的产品 [6] - 源头创新面临基础研究薄弱、产业合作遇冷、资金困境等挑战,一个科研项目需投入3000万至5000万元资金才能完成临床前研究 [8] 源头创新的战略方向 - 创新必须实现差异化,最终方向是"源头创新",这是摆脱同质化竞争、走向全球市场的必由之路 [2][7] - 需要基于中国自身国情进行创新,针对中国高发而国外研发较少的疾病,并关注老百姓的可负担性,从初始阶段就追求低成本 [6][7] - 企业应善于运用细胞治疗、基因编辑、小核酸等新兴科技手段来解决传统技术难以达成的医疗需求 [10] 企业创新策略 - 企业对待创新应从畏缩不前转向理性探索,深入分析竞争格局,评估自身获胜概率,避免盲目扎堆竞争激烈的领域 [9] - 创新的可持续性关键在于企业财务状况,不同发展阶段企业需结合自身财务能力科学规划短、中、长期发展战略 [10] - 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全球药品销售能力,可通过直接组建团队、并购、成立合资公司或商业合作等多元化模式构建全球商业化能力 [12][13] 国际化发展路径 - 中国药企从全球医药领域的参与者转变为守护全球健康的重要贡献者,ADC、双抗成为国际化破局的新赛道 [5] - 药企"出海"方式从依赖"单品授权"转向体系能力的输出和深度合作,强调"本地化"团队建设以实现真正落地 [13] - 企业可打造强大产品管线,通过出售部分管线来集中资源自主研发核心管线,以平衡现金流、利润和风险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