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从丙肝药物商业化遇挫后陷入发展瓶颈,至2024年8月股价触及0.76港元低位,市值较上市初期高点缩水超95% [2][3] - 自2022年起公司进行战略重塑,果断终止前景不明项目,聚焦研发具有全球FIC和BIC潜力的管线,重点布局代谢及自免疾病领域 [3] - 战略转向获得市场积极响应,股价从2024年8月的0.76港元一度上涨至2025年8月的18.75港元,涨幅超20倍,市值重回百亿港元级别 [4] 研发管线与技术平台 - 公司聚焦技术门槛更高的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及超长效药物方向,结合AI辅助药物发现和超长效药物开发两大技术平台构建壁垒 [5] - 核心口服小分子GLP-1管线ASC30美国Ib期4周临床数据显示,经安慰剂校正后平均体重降幅最高达6.5% [5] - 超长效GLP-1双靶多肽ASC35对GLP-1R和GIPR的激动活性比替尔泊肽强约4倍,非人灵长类动物半衰期达14天,预测人体半衰期超30天 [6][7] - 超长效Amylin受体激动剂ASC36在头对头非人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平均表观半衰期约为15天,比petrelintide长3倍 [7] - 公司开发靶向脂肪组织的THR-β激动剂ASC47,旨在缓解减重过程中的肌肉流失问题,其与司美格鲁肽联用的临床研究已公布积极顶线数据 [7] - 公司已形成覆盖GLP-1、GLP-1/GIP、THR-β、Amylin等多个靶点的产品矩阵,并通过联合用药方案在口服便利性、超长效给药和高质量减重维度构建综合优势 [8] 全球合作与估值 - 公司正积极与全球前15大制药公司开展洽谈,拓展全球合作,考虑组合或单产品管线交易 [8] - 当前公司市值在百亿港元级别,显著低于海外同类研发型药企估值水平 [10] - 辉瑞以总价高达100亿美元、诺和诺德总价90亿美元竞价收购减重药研发公司Metsera,为公司估值提供重要参照 [9] - 公司不仅拥有BIC潜力产品,更拥有可持续开发创新药物的平台化能力,其双重优势尚未被市场充分定价 [9][10]
从突围到引领 18A第一股歌礼制药开启发展2.0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