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架构调整后,蚂蚁继续死磕医疗健康“硬骨头”
36氪·2025-11-10 18:53

公司战略与组织架构调整 - 蚂蚁集团将原“蚂蚁数字医疗健康事业部”正式升级为“蚂蚁健康事业群”,标志着医疗健康业务成为公司新的战略支柱板块 [1] - 调整后公司形成五大核心业务单元:支付宝事业群、数字支付事业群、财富保险事业群、信贷事业群以及新成立的健康事业群 [1] - 此次组织升级由CEO韩歆毅通过全员信宣布,原数字医疗健康事业部总经理张俊杰出任健康事业群总裁,张俊杰是支付宝医疗业务的首批员工之一 [7][8] 医疗健康业务发展历程与布局 - 公司在医疗健康领域已布局十一年,从2014年推出中国第一笔线上挂号缴费服务开始切入医疗数字化赛道 [5] - 关键发展节点包括:2016年首创全国医院医保线上支付、2018年参与医保电子凭证标准建设、2024年收购国内最大线上问诊平台好大夫在线 [5] - 目前蚂蚁健康已构建三大核心业务模块:医保商保支付服务、数字化就医服务、AI医疗健康服务,形成从支付入口到就医服务再到健康管理的全链条布局 [5] - 通过收购好大夫在线,公司完成了支付宝医疗8亿用户与28万好大夫医生的连接 [5] AI健康管家AQ的业务表现 - AI健康管家AQ自6月推出独立App后,已成为中国首个月活突破千万的行业AI应用,并升至中国AI原生应用榜第7位 [16] - 上线四个月便成为国内第五个月活用户突破千万的AI原生App,其月活复合增长率高达83.4%,远超行业平均的13.5% [16] - AQ已构建“用户—医生—医疗机构”的三维服务体系,连接全国超5000家公立医院、近百万可挂号或线上问诊的医生,以及近200位三甲名医的AI分身 [16] - “拍图问诊”功能使用频次占总咨询量的42%,其中超六成用户是县域及以下地区居民 [16] AI医疗的技术能力与商业化探索 - 蚂蚁医疗大模型在HealthBench、MedBench等国内外多个权威医疗评测中达到领先水平,基于万亿tokens专业医疗语料训练 [18] - 在B端合作方面,与上海仁济医院共建的RJUA泌尿外科智能体诊断准确率达69.81%,超过社区医生,AI辅助基层医生时诊断正确率可提升4%-8% [17] - 商业化路径探索包括:B端通过医疗大模型一体机与AI医生助手收取服务费,C端健康服务数据为商业健康险业务提供精准画像 [18] 行业市场背景与驱动力 - 中国大健康产业规模从2019年的8万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20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5% [3] - 中国AI医疗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88亿元快速增长至2033年的315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3.1% [14] - 行业核心驱动力包括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供需缺口增大(三级医院仅占医疗机构总数的7.8%却承担全国50%以上门诊量)、就医流程繁琐等痛点 [9][10] 行业挑战与公司应对 - 行业面临数据孤岛和资源分配不均的核心挑战,医疗数据分散在不同系统,机构数据标准不一 [22] - 公司以医保数字化为突破口,作为医保电子凭证标准组成员参与制定标准,全国医保码用户已超12亿人,覆盖31个省区市 [25] - 针对数据隐私保护,公司推出“蚁鉴2.0”技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并在杭州医保局等机构试点 [25] - 医疗AI应用还面临临床落地与监管合规压力,包括临床试验验证、责任界定、隐私问题等法律挑战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