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节点:算力发展深水区的新引擎
36氪·2025-11-10 19:16

国家战略与政策导向 - “十五五”规划明确算力为数字经济时代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提出到2030年实现智算中心算力规模全球第一的目标[1] - “东数西算”工程构建起覆盖八大国家枢纽节点和十大数据中心集群的算力网络,并进入2.0时代,要求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实现高效算力调度与绿色低碳运营[1][2] 超节点技术架构与优势 - 超节点作为“东数西算”2.0时代关键技术,采用Scale Up架构,通过超高密度机柜设计整合CPU、GPU、DPU等异构计算资源,并配合全浸没式液冷系统,将PUE值降至1.05以下[2] - 超节点具备内存语义能力,可降低组网复杂度,其依托NVLink、PCle等技术,时延达百纳秒级,远低于Scale Out架构的10微秒时延[3] - 在阿里云张北超级数据中心测试中,超节点架构使AI训练效率提升40%,同时降低35%的总体拥有成本[3] - 超节点通过全互联架构将有效算力利用率(MFU)提升50%以上,解决了传统集群因通信延迟导致40%计算资源空闲的问题[6] 全球及中国算力产业格局 - 行业预测2025年全球算力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将突破5200亿美元,同比增长55%[4] - 美国通过“企业主导+政府赋能”模式进行全球化扩张,中国则在“东数西算”战略下形成互联网公司与电信运营商“双轨”并进模式[4] - 中国在智能算力与区域枢纽布局上快速崛起,华为等厂商通过异构众核架构与光-电混合互联技术构建自主可控算力体系[4] - 中科院计算所研究显示,采用超节点架构可使国产AI芯片集群效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85%以上[7] 产业发展挑战与结构性矛盾 - 我国数据中心年耗电量已占全社会用电量2%以上,单机架功率密度长期徘徊在8-15kW区间,难以满足AI大模型训练的指数级算力需求[2] - 现存结构性矛盾包括东西部供需失衡、跨枢纽网络延迟掣肘实时业务西迁、智算服务软硬协同不足造成资源效能低下、绿色技术规模化部署滞后[4] 应用场景与商业模式创新 - 超节点为AI训练、金融分析、工业仿真等高算力需求场景开辟新路径[1] - 全球首个商用智算昇腾超节点在中国电信粤港澳大湾区(韶关)算力集群发布上线,新型高速总线架构天然适配混合专家模型(MoE),提升大模型训练和推理性能[7] - 超节点推动“算力即服务”(CaaS)模式,使中小企业可通过API接口按需调用算力,无需自建数据中心[7] - 超节点架构天然支持“东数西训”模式,并与5G边缘计算融合,催生“云边端”协同新生态[8] 未来技术演进方向 - 随着光子计算、存算一体等技术融合,超节点有望向纳秒级时延与EB级算力演进,成为通用人工智能(AGI)时代的基础设施底座[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