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中国经济与企业表现核心画像 - 整体经济呈现“现实可守、预期微升、投资评价趋谨”的特征,但生产与库存链条启动“备货式修复”[1] - 企业经营状况扩散指数为64,与上季持平,显示当期经营韧性延续[1][3] - 预期经营状况扩散指数升至51,较上季提升1点,重新回到荣枯线之上,显示预期边际修复[1][3] - 投资时机扩散指数回落至48,较上季下降1点,反映企业投资评价趋于谨慎[1][3] 关键指标表现 - 生产量扩散指数明显回升至51,较上季的46提升5点,显示生产活动从“谨慎增产”转向“实质修复”[4][5] - 成品库存扩散指数边际上升至49,较上季的45提升4点,补库行为延续且备货属性增强[4][5] - 价格扩散指数弱回升至48,较上季的47轻微抬升1点,量价关系处于温和修复状态[4][6] - 单位成本和原材料成本扩散指数均升至62,较上季的59和60分别提升3点和2点,劳动力成本指数升至50,成本压力持续抬升[4][6] 投资与融资环境 - 有固定资产投资的企业比例从10.3%升至11.3%,扩张型投资(>3%资产)的企业比例从7.2%升至8.9%,显示投资行为边际抬头[4][6] - 银行借贷态度扩散指数为94,虽较上季的100边际回落,但仍处于偏宽松区间[4][6] - 新增贷款企业比例维持在2.8%的低位横盘,“宽货币、弱信用”的格局未根本改观[4][6] 外部环境与市场表现 - 三季度上证指数上涨12.73%,从3445点升至3882点,创近十年新高区间,显著修复了市场情绪与风险偏好[1][5] - 企业对中美贸易战的直接冲击感钝化,77.6%的受访企业认为“无影响”,认为有负面影响的企业占22.0%[11] - 对于影响幅度,72.9%的企业认为影响“小”,16.5%认为“中”,10.6%认为“大”[11] 四季度展望与关键驱动 - 外部环境出现“攻守之势微转”,中美经贸磋商取得初步共识,市场对外需不确定性的定价开始下行[2][12] - 美联储“降息+止缩表”的组合预计将改善全球流动性,推动“弱信用”向“温和信用”过渡,有利于企业融资环境[12][13] - “十五五”规划建议强调科技自立自强、传统产业高端化改造与扩大内需,为企业中长期投资提供清晰的政策锚点[2][13] - 四季度基调被概括为“结构性起跑”,企业接单逻辑可能从“回避”转向“挑选”,投资重点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扩张”[13]
三季度产业景气观察:企业投资阵地往前推了半步
第一财经·2025-11-10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