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我很怀念那个全民都为“双十一”狂欢的时代
36氪·2025-11-10 20:25

电商行业流量格局演变 - 中国网民规模从2015年的6.68亿增长至2025年的约11.08亿,互联网普及率从48%提升至78%,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9][11] - 网民每日注意力高度集中于微信、抖音、B站、小红书等少数大型平台,流量从分散走向高度集中[12][15][18] - 互联网公司分化为掌握流量的平台(如微信、抖音)和需要流量的平台(如阿里、京东),后者需向前者购买流量[20] 电商竞争态势升级 - 2015年阿里占据中国电商近八成份额,而京东、美团规模较小,拼多多、抖音尚未成气候[22] - 拼多多依托微信流量与下沉市场空白,一年内获取1亿用户,三年内达到3亿用户,迅速改变行业格局[23][24] - 抖音、小红书等兴趣社区加入电商竞争,使流量争夺维度升级,行业从单纯GMV竞争转向多维竞争[27][29] 双十一营销策略变化 - 双十一活动周期从单日延长至近一个月,平台通过提前启动以锁定用户消费[8][36] - 直播带货成为标配,2019年李佳琦和薇娅在双十一当天创造189亿元GMV,但该模式易复制且依赖主播个人风险高[34] - 平台竞争陷入囚徒困境,普遍低价策略削弱双十一IP独特性,但平台仍无法接受在该节点的失败[39][40] 电商未来竞争方向 - 流量竞争接近临界点,平台开始探索短剧等内容形式与电商结合,以更隐蔽方式吸引用户注意力[45][46] - 长期竞争推动物流等基础设施完善,履约效率显著提升,次日达或小时达成为基础服务[48][50] - 电商平台核心价值回归商业模式本质,淘宝突出商品丰富度,京东强调配送速度,拼多多主打价格优势[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