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电厂迎政策利好 正迈向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证券日报·2025-11-11 00:26
政策支持与市场前景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提出创新虚拟电厂等应用场景,推进绿色能源国际标准建设[1] - 虚拟电厂被视为我国新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分布式新能源消纳具有重要意义[1] - 预计2025年中国虚拟电厂市场规模将达102亿元人民币,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千亿元人民币[1] 产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 虚拟电厂产业呈现技术创新步伐加快、项目多点开花、各类经营主体积极参与三大特点[2] -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加速向产业渗透,产品呈现小型化、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趋势[2] - 2023年下半年以来,扬州市、内江市、柳州市等多地签约或运行新项目,例如柳州市首个虚拟电厂示范项目总投资约5.6亿元人民币[2] 产业生态与参与主体 - 电网公司、发电企业、技术服务企业、平台公司等各类经营主体广泛参与生态建设[3] - 民营企业表现出较高积极性,通过参与建设可拓展节能业务并获取客户资源,其灵活运营模式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3] - 当前产业收益方式以需求响应补贴、调峰补偿和电力现货市场价差套利为主,渠道较为有限[3] 市场机制与发展建议 - 进一步扩大收益空间需聚焦市场机制搭建,推动虚拟电厂与资源深度聚合[3] - 需明确交易中虚拟电厂与其他市场主体的权责利,并进一步明确市场准入规则[3] - 支持虚拟电厂多途径参与电力市场交易,鼓励其激活综合能源服务潜能,为用户提供多元化增值服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