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公私募的“4000点时刻”
上海证券报·2025-11-11 01:59

市场情绪与仓位状况 - 市场震荡上行,上证指数多次站上4000点,专业投资人面临抉择时刻,市场谨慎情绪升温但公私募仓位仍保持高位[5]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股票私募仓位指数达80.16%,为今年以来新高,且是该指数年内首次突破80%整数关口[7] - 不同规模股票私募仓位存在差异,其中50亿—100亿规模私募近一月仓位指数最高,在10月17日达到87.35%,而20亿—50亿规模私募仓位相对较低,在10月10日为76.49%[2] 机构投资策略与布局 - 机构投资难度提升,但认为结构性行情的驱动力来自中国优势产业全球竞争力的提升与政策持续发力,未来这些驱动力仍将延续[3] - 市场存在两重底层逻辑支撑:无风险收益率下行背景下权益资产配置重要性提升,以及全球科技浪潮带来的产业机遇和中国企业全球化成长的叙事[7] - 年末是机构布局来年的关键时点,重点关注科创与周期两大方向,AI为核心的科创板块和创新药板块代表未来发展方向[11] 科技板块投资动向 - 科技股为公私募贡献大量超额收益,临近年末对该板块的组合优化已成为机构核心战略决策,投资驱动力从估值扩张转向业绩验证[8] - 部分机构在9月便进行组合优化,适时兑现部分收益,增配景气度与上行确定性更高的电子板块头部企业[9] - 11月首周公募权益类基金主要增持电子、汽车和有色金属行业,主要减持通信、银行和国防军工行业[9] - 近一个月机构调研频次约4.2万次,调研频次最高的行业为半导体、医疗设备和通用设备[12] 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 AI产业链从上游芯片到中下游已完成一轮完整演绎,当前重点在景气度外溢的方向,如存储、电力设备、芯片等[8] - 半导体板块核心变化围绕模型推理需求推动存储周期向上,以及多模态模型和应用显著发展而展开,关注TPU芯片和视频模型相关产业链[10] - 周期行业在"反内卷"政策下供给端状况好转,稀土、铜铝、锂及部分化工品受AI发展影响需求端处于上行阶段[11] - 港股医药、科技板块也是基金经理积极挖掘方向,认为创新药、AI等新兴产业仍处于结构成长的早期阶段,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