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天津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十年来 通过系统性创新在绿色金融、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涌现超50项全国首创或首单[4][5][7] - 示范区建设通过细化配套措施、因地制宜设计金融工具、畅通政策传导三大路径 将金融创新深度融入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发展[9][10][11] - 十年探索使天津现代金融体系逐步健全 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4年88%提升至2024年142% 存款余额突破5万亿元 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支柱[13] 绿色金融发展 - 天津在绿色金融领域创下十余项全国第一 包括率先发布绿色融资租赁和绿色商业保理团体标准 并落地首笔标准化业务[6] - 2021年以来绿色贷款余额年均增加千亿元 截至今年9月末绿色贷款超8400亿元 累计为185个项目发放碳减排贷款217亿元 带动碳减排量633万吨[6] - 绿色租赁资产余额超5800亿元 成为租赁产业发展新增长极[6] 融资租赁与商业保理 - 融资租赁和商业保理业态从无到有 创造全国"首单""首次"超50项 今年完成全国首单矿山机械跨境人民币租赁业务和跨境人民币集装箱出口租赁业务[7] - 全国首创"共管账户+优先受偿"外币国际保理等创新产品落地 推动商业保理资产规模超3000亿元 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7] - 融资租赁规模达23万亿元 约占全国四分之一份额 世界级船舶租赁中心加速建设 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优势稳固[7] 航运金融与配套创新 - 率先建立新华·天津航运金融发展指数 向金融机构推送1000多家适港企业名单 多家银行成立航运金融中心或发布专项服务方案[8] - 获批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 5家大型商业银行AIC与产业基金签约合作规模超300亿元 合作设立AIC试点基金10只 首期规模71亿元[10] - 推动13家主体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技创新债券21418亿元 实现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三类发行主体全覆盖[10]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连续多年开展"金融服务重点产业链"行动 首创"重点产业链金融便利店"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12条重点产业链新增授信1393亿元 新发放贷款362亿元[11] - 针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难 推动钢铁、化工转型金融 通过建立盘活存量资产金融专班 为资产盘活项目授信超1600亿元[10] - 推动招商公路等全国首批基础设施公募REITs项目上市 新设5个期货交割库和首个期货保税交割库 降低企业仓储物流成本[10] 金融创新成果与影响 - 天津累计推出183个金融创新案例 涵盖跨境金融、科技金融、航运金融、特色金融等多个领域 坚持每年召开金融创新案例发布会[12] - 通过金融与商旅文深度融合盘活百年金融历史建筑等存量资源 打造主题鲜明的金融聚集标识区 如"泰安道5号"文保建筑改造为金融展示中心[13] - 过去10年金融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达历史高位 今年前三季度金融业增加值继续保持稳中向好 成为国民经济发展重要支柱产业[13]
十年磨一剑——天津“金创区”探路先锋的创新答卷
上海证券报·2025-11-11 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