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行业核心挑战 - 中国高等教育学位资源面临“短期刚性紧缺”与“长期严重过剩”的双重挑战,需提前科学谋划布局教育资源[1] - 江苏省作为高等教育大省,坐拥175所高等学校和272万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面临更为严峻的学位供给压力[1] - 在“急升、短平、陡降”的学龄人口规模演变下,亟需通过深层次结构性调整破解教育资源紧缺难题[1] 存量资源优化策略 - 整合大学内部空间,渐进式实施老校区改扩建项目,加强多校区资源统筹联动以增加供给[1] - 建立以学生为导向的学院资源分配机制,推动运动场馆、行政办公等资源的多元化、动态化利用[1] - 建立闲置校区资源、关停高校校舍的动态配置机制,通过租赁等方式提高学位供给能力[1] 增量资源发展模式 - 挖掘政府低效资源,完善闲置资源再开发的土地、税收与补偿制度,推动低效用地向高等教育用地转型[2] - 合并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等基础教育闲置校舍,将其转变为高校教室、实验场所和学生宿舍[2] - 利用制造业园区转型产生的闲置空间,构建政学产合作开发制度,探索高校与园区融合发展路径[2] 校企合作与资源拓展 - 推动高校与企业联合建设专业性学院,通过企业全流程参与、“订单式”培养解决学位资源短缺[3] - 鼓励通过企业捐赠实现设备共享,引导高校利用企业实践基地合作开展实践教学项目[3] - 调整优化高校专业学科结构,推行“教授—产业工程师”双聘制度,促进高素质劳动力与新兴产业对接[3] 人才培养模式转型 - 探索“技能+学历”培养模式,设置“第二课堂成绩单”,推动培养模式从“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型[4] - 提高应用型专业学生实践时间比重,借助校外资源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为承载更多学位腾出空间[4] - 构建多元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与全省战略匹配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制定差异化培养方案[5] 教育体系创新与生态构建 - 适当缩短部分学科学制,发挥“学分银行”作用将学习时间“化整为零”,降低研究型高校在校生规模[5] - 构建“中职—高职—本科”全线贯通教育体系,鼓励高校建立远程教学系统和跨校选课制度[6] - 建立以资历为基础、以“学分银行”为平台的终身学习制度,推动从追求学历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6]
推动高教模式从“增量”向“提质”转变
新华日报·2025-11-11 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