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全要素生产率被确立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对实现经济内涵式发展和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 [1][2] -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应对国内外复杂挑战、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关键动力 [3][4] - 通过科技创新、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深化改革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十五五”时期的重点任务 [6][7] 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与重要性 - 全要素生产率是全部产出与综合要素投入之比,反映了扣除全部要素投入后的产出增值,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及科技与经济融合程度的核心指标 [1] - 其提升可源于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等,例如在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产出增长5%,这5%即来自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1] - 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增长质量的核心指标,在成为增长主驱动模式下,可在不增加或少增加资本及劳动投入的情况下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增长 [4] “十五五”时期强调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原因 - 国内面临人口老龄化加深、资源环境约束增强、传统增长动力减弱等挑战,国际上面临经济全球化逆流、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等不确定因素 [3] - 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将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速提升至2%左右,以支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3] -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目标的关键,能有效对冲传统要素投入下降,并为中高速增长提供新动力 [3][4][6]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与基础 - 中国已具备大规模生产、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应用场景优势,制造业增加值年均超30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近30%,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6] - 应用场景是连接技术与产业、研发与市场的桥梁,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将有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6] - 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如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将催生新的效率增长点并释放结构性红利 [6] 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具体举措 - 通过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并通过生产要素的创新配置,实现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 [7] - 既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也要重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及时将创新成果应用到供应链产业链水平提升上 [7] - 需全面深化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确保各类优质要素能够高效、自由、顺畅流动 [7]
稳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将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动力
经济日报·2025-11-11 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