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让绿色生产生活蔚然成风
经济日报·2025-11-11 08:10

绿色生产与生活的政策背景与战略意义 - 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1] - 产业布局优化和重点领域绿色低碳革新是产业层面的核心方向[1] - 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和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被明确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1] - 绿色生产与生活方式相辅相成,构成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基石[1] 绿色生产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成就 - 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历史性突破新高[1] - 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稳居世界第一位[1] - 通过能耗"双控"、非化石能源占比等约束性指标以及财政补贴、绿色金融等工具降低企业绿色转型成本[1] 绿色生活领域的进展与措施 - 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和资源化利用率均显著提升[1] - 绿色消费从需求端牵引生产端变革[1] 绿色转型面临的挑战与短板 - 生产端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钢铁、水泥、化工等高耗能产业占比高[2] - 企业面临绿色技术改造的巨大资金和技术压力,存在"不敢转、不会转、不能转"的困境[2] - 消费端绿色产品认知度、接受度有待提高,产品溢价高、标准不统一抑制消费意愿[2] - 垃圾分类政策在部分地区参与度不理想,东西部地区在资源禀赋和经济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2] 推动绿色转型的系统化路径 - 推动绿色转型系统化、产业化、智能化,将绿色发展深度融入产业规划[2] - 以零碳产业园为标杆,加速推广绿色供能模式,新建工业园区同步规划可再生能源设施和循环经济链条[2] - 壮大新能源汽车、储能、氢能、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 -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全国工业碳效管理平台,实现精准降碳[2] 激发企业动力的政策与机制 - 健全约束与激励并重的政策工具,全面推行产品服务的绿色制度[3] - 加大对中小企业绿色技改的财政贴息和税收减免力度,降低转型门槛[3] - 构建绿色供应链体系,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减排[3] 培育绿色消费文化的举措 - 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大力推广"碳普惠"制度,将居民低碳行为量化为"碳积分"[3] - 加强宣传教育与习惯养成,开展"绿色生活进万家""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3] - 通过公益广告、社区讲座、新媒体互动等形式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