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策与产业定位 - 氢能被写入“十五五”规划建议 成为国家支持的新经济增长点 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 国家能源局公示能源领域氢能试点首批名单 拟支持41个项目和9个区域开展试点 旨在推动产业由示范应用向规模化推广过渡 [2] 项目进展与产能规模 - 远景152万吨绿色氢氨项目首期32万吨工程在内蒙古赤峰建成投产 并获得全球首张ISCC可再生氨证书 [2] - 全球最大的绿色氢氨醇一体化示范项目将于11月底在吉林松原投产 构建“风光发电、绿电制氢、绿色合成氨醇”完整产业链 [2] - 截至2025年10月 中国累计规划氢氨醇一体化项目超800个 合计规划绿氢产能近900万吨/年 已建成产能超20万吨/年 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3] 应用场景与市场驱动 - 绿色氢氨醇成为主力应用场景和“绿色石油” 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交通、航运等领域 [2] - 绿色氢氨醇产业是连接绿电与终端应用的纽带 可将可再生能源电力转化为氢氨醇 作为工业原料或替代传统能源 是增加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总量的新路径 [4] - 到2035年 中国风电光伏总装机预计达36亿千瓦 还有19亿千瓦新增空间 绿色氢氨醇将成为消纳光伏风电的重要路径 [4] 技术优势与经济性 - 绿氢作为长期储能介质 可在极端条件下为电力系统提供韧性支持 绿氢合成甲烷、甲醇等绿色燃料可与绿氨一起成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5] - 电解水制氢成本与2020年相比下降近50% 随着技术进步 在风光资源富集区 绿氢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预计到2030年左右 绿氢每公斤价格可能降至10元左右 在工业领域基本具备经济性 [6] - 绿氢与新型电力系统的运行机制对于提升系统灵活性调节能力具有显著作用 未来可能实现绿色电力与绿色燃料的东输并行 构建新型西能东输模式 [6] 技术挑战与创新方向 - 绿氢成本是达到可持续目标的关键 需要从目前的21元/公斤降到与灰氢成本相当 绿电制氢和二氧化碳捕集是两大“卡脖子”问题 [7] - 碱性电解槽通过工程化设计能适应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需求 公司以降低平准化氢成本为目标推进产品迭代 已进入海外10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7] - 低碳甲醇被提出作为绿氢的储运载体 1升甲醇的产氢量是1升液氢的2倍 并可利用现有加油站加注以提升经济性 [7] - 需打通大规模储运技术瓶颈以大幅降低氢气成本 未来将建立以液氢为储运介质的新能源电氢体系 [8]
“绿色石油”改写能源版图
经济日报·2025-11-11 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