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车交付前夜,大众每天都在“算账”
36氪·2025-11-11 09:11

公司财务业绩与展望 - 大众集团第三季度业绩仍未摆脱下滑轨道,出现亏损 [1][3] - 2024年在华合资企业投资收益从2023年的26亿欧元降至17亿欧元,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下滑至5亿-10亿欧元 [4] - 公司预估合资公司利润贡献将在2027年回升至20亿欧元,并在2030年达到30亿欧元 [2][5] 新能源转型战略与目标 - 公司目标是在2026年推出超过20款新能源车,使新能源销量占比从目前的5%提升至两位数百分比 [2] - 2025年至2026年为转型过渡阶段,新能源汽车利润率仍无法与燃油车持平,预期在规划周期后期(可能为2030年)实现利润率持平 [2] - 2025年公司宣布在中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交付阶段,标志着真正成为新能源车企的开始 [2] 成本优化与效率提升 - 通过本土开发的CMP平台和CEA电子电气架构,开发周期缩短至24到30个月,成本较全球平台已降低40%,远期目标为降低50% [2][7] - 公司设定的内部运营效率提升目标是到2026年效率比2023年提升20%,而大众中国已提前一年完成此目标 [8] - 成本优化工作几乎按周为单位推进,管理团队密集开展产品研讨会,分析每个成本细节 [1][2][6] 市场竞争与盈利挑战 - 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无法通过规模效益提升利润率,同时需消化大量研发和投资支出,盈利能力将受影响 [4] - 公司预判市场竞争将依然激烈,有超过100个品牌,价格水平会逐步下降并在中期趋于稳定 [6] - A级车市场竞争比B、C级车市场更为激烈,盈利水平因细分市场而异 [5] 本土化投资与技术合作 - 公司于11月披露两笔新投资,包括与地平线合作设计与研发系统级芯片,投资金额约2亿美元,以及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启幕 [1][9] - 公司强调将在中国市场的关键技术领域继续进行投资,构建“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土价值链 [8][9] - 与国轩高科合作开发的磷酸铁锂电池将搭载在大众安徽下一款电动车上,以增强成本竞争力 [7] 燃油车业务与资产优化 - 随着燃油车市场规模缩小,大众在华燃油车市场份额逐年递增至22% [8] - 公司对燃油车业务的大量非核心资产进行优化,涉及供应商结构,以确保燃油车业务的盈利能力 [8] - 过去两三年公司内部培养了“投资者思维”,习惯于审慎分析投资、精简结构及主动资产处置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