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纠结于进退之间 公私募的“4000点时刻”
上海证券报·2025-11-11 10:16

市场情绪与仓位状况 - 上证指数多次站上4000点,市场震荡向上,专业投资人面临抉择时刻 [1] - 限购与封盘的公私募数量持续增加,市场谨慎情绪升温,但股票私募仓位指数达80.16%,为年内首次突破80%整数关口 [1][2][4] - 基金经理维持积极仓位,对股市中长期表现抱有期待,市场下跌时有抄底资金介入 [4] 结构性行情的驱动力与展望 - 行情驱动力来自中国优势产业全球竞争力的提升与政策持续发力,经济复苏态势为指数提供支撑 [1] - 市场存在两重底层逻辑支撑:无风险收益率下行提升权益资产配置重要性,以及全球科技浪潮与中国企业出海带来的产业机遇 [4] - 中长期趋势不改的原因包括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科技产业快速发展、扩内需政策持续落地 [4] 科技板块的投资策略与轮动 - 科技股为公私募贡献大量超额收益,但部分龙头股市值偏大,短期再创新高难度较大,投资重点转向景气度外溢方向如存储、电力设备、芯片 [6] - 结构性行情驱动力从估值扩张转向业绩验证,资金从追逐高增长转向均衡与性价比,需更注重止盈与轮动,关注AI硬件、机器人等方向 [6] - 公募权益类基金在11月首周主要增持电子、汽车和有色金属,减持通信、银行和国防军工,百亿级私募对部分估值脱离基本面的科技股进行获利了结 [7] 科技领域的新变化与关注方向 - 半导体板块核心变化围绕模型推理需求推动存储周期向上,以及多模态模型和应用显著发展展开 [8] - 值得关注的方向包括TPU芯片可能出现的结构性提升或从0到1的突破机会,以及视频模型相关的国产算力产业链 [8] - 近一个月机构调研频次约4.2万次,调研频次最高的行业为半导体、医疗设备和通用设备,11月以来为消费电子、半导体和通用设备 [11] 未来重点布局方向 - 2026年重点关注科创与周期两大方向:以AI为核心的科创板块、创新药板块,以及供给端好转、需求端上行的周期行业如稀土、铜铝、锂等 [9] - AI革命从算力建设向电力建设延伸,国内半导体取得突破,服务型与情绪价值型消费崛起,将为细分领域带来成长空间 [9] - 看好AI硬件方向如手机、眼镜、智驾,这些板块能见度高且估值相对合理 [10] - 港股的创新药、AI等板块处于结构成长早期阶段,上涨具有基本面支撑,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AI应用或将迎来全面上涨机会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