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定义与重要性 - 全要素生产率是全部产出和综合要素投入之比,体现了扣除全部要素投入之后的产出增值,衡量单位投入带来的产出水平 [1] - 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体现在生产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产出增长,例如企业所有要素投入未变而产出增长5%即来自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1] - 全要素生产率是生产力水平的体现,反映了经济发展质量、科技创新能力以及科技与经济的融合程度 [1] -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将直接决定经济内涵式发展的程度和潜在增长率的高低 [2] 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战略部署与目标 -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以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2]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再部署,彰显了中央决策层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上的决心和信心 [2]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测算显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将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速提升至2%左右 [3] - 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被确立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1]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因素与路径 -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升驱动,对应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等核心内容 [3] -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要素,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3] -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可在不增加或少增加资本及劳动投入的情况下,通过提升创新水平和配置效率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4] - 通过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包括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以及通过生产要素创新配置实现优化组合的跃升 [6] 中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有利条件与机遇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年均超30万亿元,占全球比重接近30%,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大规模生产、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应用场景 [5] - 应用场景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将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进一步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5] - 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带来了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空间,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领域的融合发展能催生新的效率增长点和结构性红利 [5] - 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让各类优质要素能够高效、自由、顺畅流动 [6]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必要性与挑战 - "十五五"时期中国发展内外部环境深刻复杂,面临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资源环境硬约束增强、传统经济增长动力减弱等挑战 [3] - 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动力,能有效对冲传统要素投入的下降,为经济中高速增长提供新的、可持续的动力源泉 [3][5] - 近20年来美国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速仅约0.7%,英国、法国、德国等工业化国家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也都降至1%以内,显示全球普遍面临增长不足挑战 [1] -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关键在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3]
“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解读|稳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日报·2025-11-11 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