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邓正红能源软实力:美对俄石油生产商的制裁产生外溢效应 加剧供应不确定性
搜狐财经·2025-11-11 13:06

国际油价上涨的直接驱动因素 - 美国政府停摆40天后有望结束,提振市场情绪,推动11月10日国际油价上涨 [1][2] - 俄罗斯Tuapse炼油厂遭无人机袭击后暂停燃料出口,加剧供应不确定性 [1][2] - 美国对卢克石油的制裁导致其业务中断,并宣布伊拉克West Qurna-2油田遭遇不可抗力,该油田日均产量超过40万桶,占全球供应的0.4% [2][5] - 截至11月10日收盘,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12月期货结算价每桶涨0.38美元至60.13美元,涨幅0.64%;伦敦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1月期货结算价每桶涨0.43美元至64.06美元,涨幅0.68% [2] 软实力理论框架下的市场分析 - 邓正红软实力理论提出"规则先于物质"的核心命题,认为隐性规则(如政策、预期)与显性物质(如原油)构成动态平衡系统 [1][3] - 该理论体系包含三大支柱:需求第一性原则、软硬协同哲学、动态适应发展观 [3] - 当前油价波动本质是地缘、金融与能源三者互动的结果,体现了软实力中"规则场"对物质价格的传导机制 [1][4][6] - 石油市场正从硬实力竞争(资源控制)向软实力博弈(规则制定权、技术标准主导权)转型 [1][7] 美国政策对能源市场的影响 - 美国政府停摆40天导致能源部终止223个绿色能源项目,影响能源政策实施,削弱美国在能源规则制定领域的话语权 [4] - 停摆期间美国能源信息署推迟发布原油库存数据,市场被迫依赖私营机构数据,导致预期管理机制失效 [4] - 停摆影响联邦政府与企业的合同履行,包括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和项目合作,削弱了美国能源产业的创新能力 [4] 俄罗斯制裁引发的供应链重构 - 美国制裁使俄罗斯每日50万~60万桶原油产量面临风险,卢克石油被迫启动全球业务撤退,包括出售伊拉克油田75%权益等核心资产 [5] - 制裁导致卢克石油宣布伊拉克West Qurna-2油田遭遇不可抗力,伊拉克已停止向卢克石油支付所有现金和原油款项 [2][5] - 制裁的外溢效应已经显现,部分俄罗斯原油通过其他渠道回流市场,显示供应链系统存在适应性调整 [2][5] 石油软实力的未来演进路径 - 未来竞争焦点将转向技术标准制定、金融规则重构及动态适应能力,欧佩克等产油国通过产量政策调整传递"可控供应"信号 [1][7] - 当隐性规则积累至临界点(如制裁压力达到阈值),将触发系统层级的跃迁,推动能源博弈格局的根本性重构,即"软实力奇点效应" [7] - 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的"叠加"现象反映协同不足,未来需通过"规则重构+价值创新"实现有序演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