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十五五”启幕在即,固态电池逐步突破产业化难点
国际金融报·2025-11-11 14:04

论坛核心观点 - 第12届中国(苏州)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ABEC)在苏州举办,聚焦电池新能源产业技术革新与生态重构,该论坛被视为全球电池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前沿风向标[1] - 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面临价格战、国际贸易壁垒、原材料波动、库存减值压力以及钠电池规模化、固态电池技术瓶颈等挑战[5] - 企业需坚持“技术为本、市场为纲、供应链为基、生态为魂”,通过技术创新、前瞻性战略布局和持续价值创造来穿越行业周期,竞争力不在于低价厮杀[6] 下一代电池技术发展态势 - 钠电池、固态电池、燃料电池等下一代电池技术竞相突破,产业化进程全面提速[3] - 技术发展呈现梯队分明态势:钠电池已率先实现批量应用,半固态电池逐步量产装车商用,被视为终极方案的全固态电池研发迈入关键阶段[3] - 2025年,半固态电池、钠电池等示范应用将持续上量,全固态电池小规模量产时间节点越来越近[1]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与挑战 - 全固态电池主要分为聚合物体系、氧化物体系、硫化物体系和卤化物体系四大技术路线,每条路线都面临质量、成本、交付三大挑战的量产化困难[8] -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因高离子电导率和机械延展性被看好,但面临界面、成本和制造工艺与设备三大核心挑战,界面问题直接导致电池性能衰退与寿命衰减[11] - 聚合物技术路线以高分子聚合物为基体,拥有柔韧性好、成本低、易加工优势,但面临室温电导率低和电极/电解质界面化学稳定性差两大瓶颈[12] - 行业正尝试通过正极表面构建非分解性涂层解决界面问题,并通过工艺简化与替代降低关键原材料硫化锂的成本,预计到2035年全固态电池制造成本有望降至0.4元/Wh以下[11] 固态电池市场前景与应用 - 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6GWh[11] - 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和本征安全性上有所提升,且对价格敏感性相对较低,发展可能更快[11] - 固态电池在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新兴战略领域内渗透率会加快,这些新兴场景将进一步打开其增长空间[11][13] 钠离子电池发展现状与优势 - 钠离子电池是下一代电池的重要场景,在资源丰富性、成本优势和安全性方面优势突出[13] - 钠地壳丰度达2.75%,远高于锂,采用铁锰镍基正极材料的钠离子电池原料成本较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降低一半,使用铝箔作为集流体可进一步降低成本8%左右[13] - 钠离子电池安全性更高,热失控起始温度普遍高于200℃,容量受温度影响小,无过放电特性,充电速度快,循环性能有优势[13] - 过去两年在政策加持下钠电已形成一定产能,当前工作重点在于产能发展和产品品质一致性提升[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