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民间投资发展“13条”发布,多位权威专家解读
证券时报·2025-11-11 15:33
政策核心与意义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13条具体举措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1] - 政策旨在解决民间投资主要问题,对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积极意义,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1] - 政策既针对当前民间投资痛点堵点精准破题,又深度契合国家战略方向,为民间资本注入信心并构筑持续健康发展框架[1] 市场准入与领域开放 - 政策明确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需国家审批的铁路、核电等重点领域项目,对具备条件的项目民间资本持股比例可在10%以上[2] -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各地方规模较小、具有盈利空间的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新建项目建设运营[2] - 政策向民间投资开放低空经济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业和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从“重资产”基础设施延伸到“高精尖”科研创新领域[3] 投资与融资支持措施 - 在投资端,政策提出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对符合条件民间投资项目的支持力度,用好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项目并补充资本金[4] - 在融资端,政策提出落实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和不良容忍制度,持续落实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绿色通道”政策[4] - 积极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并打造国家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4] 民间投资经济影响 - 民间资本贡献了一半的固定资产投资,民营企业提供了全国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岗位[7] - 激发民间投资动力与活力有助于强化经济增长动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7] - 民间投资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力军,能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提升增长可持续性[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