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机理论互联距离达两千公里 构建全球量子互联网的技术首次“触手可及”
科技日报·2025-11-11 15:41
技术突破核心 - 美国芝加哥大学普利兹克分子工程学院团队在理论上将量子计算机之间的连接距离大幅扩展至2000公里,使构建全球规模量子互联网的技术首次真正触手可及[1] - 此前量子计算机通过光纤连接的最远距离仅有几公里,新研究通过提升量子相干时间突破了长距离互联瓶颈[1] - 团队将单个铒原子的相干时间从原来的0.1毫秒提升到超过10毫秒,在某些条件下甚至达到24毫秒,理论上足以支持高达4000公里内的量子连接[1] 技术实现方法 - 突破源于制造工艺革新,团队采用分子束外延技术替代传统的直拉法,能像3D打印一样逐层喷涂原子,精准构建晶体结构[2] - 传统直拉法需在超过2000摄氏度的高温熔炉中熔化原料再冷却结晶,随后通过化学蚀刻雕刻器件[2] - 领域专家评论称该项工作极具创新性,为未来规模化生产可联网量子比特开辟了一条可行路径[2] 后续计划与影响 - 团队下一步将验证延长的相干时间是否真能支撑长距离量子通信,已计划模拟跨城市通信场景[2] - 此进展意味着原本无法对话的芝加哥大学量子计算机现在能与远在犹他州盐湖城郊外的设备建立联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