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后来我才明白,不是我能力不行,是模式错了
36氪·2025-11-11 15:52

核心观点 - 个人或公司的成长天花板并非由能力决定,而是由其选择的商业模式决定 [1] - 将自身视为一门生意进行系统性设计,而非仅仅作为“干活的人”,是实现收入稳定和风险降低的关键 [7] - 有效的商业模式需要明确价值创造、建立信任、利用杠杆以及构建自运转系统 [9][23] 商业模式的重要性 - 许多高能力个体在脱离组织后陷入困境,根源在于其商业模式仍停留在“卖时间”的层面,收入受制于项目运气和人情关系 [3][4][5] - 这种模式本质上是将多个客户视为多个老板,并未改变其作为“能力型高手”被模式掏空的现状 [6] - 能力是商业模式中的组成部分,但模式本身是决定效率和稳定性的核心机器 [8] 价值创造与定位 - 商业模式设计的起点是明确为谁创造何种价值,需从用户需求和具体场景出发,而非仅基于自身能力或产品 [10][11] - 公司案例显示,其价值定位从“销售运营方法论”转变为服务“35岁以上想转型的中高阶职场人”,解决其优势定位、赛道选择和长久生意模式的卡点 [11][12] - 关键转变在于将思维从“我想做什么”替换为“谁在什么场景下非我不可”,从而使价值从能力层面升级为生意层面 [12][13] 信任建立机制 - 在高客单产品领域,成交建立在长期信任基础上,用户决策周期可能长达一年或更久 [14] - 用户通过多平台内容(如公众号、视频号、小红书)持续观察,以验证公司的专业性、结果交付能力及价值观一致性 [15][16] - 在信息过载和AI化内容泛滥的背景下,基于对人的深度信任成为最稀缺且不可复制的竞争壁垒 [16][17] 杠杆效应与效率提升 - 缺乏杠杆的商业模式会导致能力越强则越受束缚,陷入“认真负责即被绑死”的困境 [18][19] - 杠杆实践包括将重复性内容产品化(如结构化课程)、核心资产沉淀(如案例素材库)以及流程标准化(SOP化交付交由助教) [19] - 对超级个体或公司而言,杠杆意味着通过内容扩大影响、利用工具/流程/团队分担重复工作、设计离线可持续运转的机制,从而实现效率最大化 [20][21] 自运转系统构建 - 商业模式的终极目标是构建一个即使公司核心人员暂停参与也能持续运转的系统 [22] - 该系统可抽象为一个闭环链路:内容吸引目标用户 → 建立信任 → 达成交易 → 完成交付并产出结果 → 结果反哺新内容创作 → 进一步增强信任 [23] - 该系统通过组织机制整合更多资源,实现业务的自我强化和持续增长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