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直播赋能非遗产业,黎族文化“活”起来又“火”出去
欢聚欢聚(US:YY) 环球网·2025-11-11 16:14

直播赋能非遗产业模式 - YY直播“宝地奇旅计划”通过直播呈现黎族非遗技艺从文化传承到产业振兴的路径,直播主题为“黎族非遗:方寸之间的产业动能”[1] - 直播模式推动小众文化走向大众视野,并展示了“非遗+文旅+电商”的融合模式[5] - 直播不仅是文化展示,更是一次深度互动体验,通过实时互动与场景化呈现完成从文化传播到消费引导的跨越[7] 非遗产业化经济效益 - 海南三亚黎族原始制陶技艺非遗工坊吸纳20余名本地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月收入达4000–6000元,2024年通过电商平台实现销售额超200万元[1] - 黎家乡情非遗产业园已成立10余家黎锦合作社,带动500多名妇女就业[4] - 全国范围内,截至2025年6月数据,全国1.1万余家非遗工坊覆盖2005个县级行政区,带动120余万人就业增收[8] 非遗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 - 黎陶从村民自用发展为文创礼品、文旅产品并走向国际市场[4] - 黎锦被创新设计为现代包袋、家居饰品,融合图腾与现代审美以打开更广阔市场[4] - 藤编技艺依托本地竹藤资源开发出篮子、桌椅、收纳盒等实用产品,形成从原料到成品的产业链条[4] 文旅融合与产业闭环 - 槟榔谷景区设置非遗体验区,让游客亲手参与黎陶、黎锦制作,形成“文化传播—游客体验—产品销售”的闭环[2][5] - 立体化的直播展示每年为槟榔谷景区吸引超50万人次游客,将线上文化兴趣转化为线下旅游消费,为周边非遗工坊带来持续订单[7] - 非遗工坊正成为文旅融合的创新平台,主客共享文化兴、产业旺、乡村美、人民富的乡村振兴成果[8] 政策支持与战略意义 - 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印发通知,在人才培养、就业创业、产业帮扶等方面支持非遗工坊建设,中央财办将其纳入乡村振兴考核体系[8] - 非遗产业化在乡村振兴、文化自信等国家战略推进下,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8] - 非遗技艺的当代转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