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股价大涨近18% 小鹏是否在模仿特斯拉?
第一财经·2025-11-11 16:43

科技日核心亮点 - 物理AI布局聚焦于机器人、Robotaxi、飞行汽车及第二代VLA大模型四大板块 [1] - 新一代IRON机器人由三颗图灵AI芯片驱动,总算力达2250TOPS,并搭载第一代物理世界大模型 [1] - IRON机器人首发应用全固态电池,公司不研发电芯,电芯供应商为国内外各一家 [1][3] - 机器人量产目标设定在2026年年底,软件和AI技术与汽车业务具有共享性,如纯视觉感知技术和域控制器 [1][3] 机器人业务战略 - 机器人量产标准要求大部分达到“车规级”,少部分需“超过车规级”,以确保高质量和可靠性 [3] - 计划投入建设机器人自动化工厂,目标先在中国市场量产,并率先在导巡、导购、导览等商业场景落地 [3] - 2025年目标实现机器人在导览、导购等场景的运营泛化,3-5年内可能实现做家务、拧螺丝等场景,但照顾老人小孩需更长时间 [3][4] - 高盛报告预测全球人形机器人到2035年出货量达138万台,行业普遍预期量产启动时间为2026年下半年 [4] 市场表现与财务目标 - 科技日后公司港股股价连续多日上涨,截至11月11日收盘涨约17.93%,总市值达2072亿港元,超过部分新势力车企 [2] - 2025年第四季度目标实现单季度盈亏平衡,以提升规模效应和成本控制能力 [6] - 2024年前10个月累计交付量约35.52万辆,同比增长190%,其中售价10万-15万元级别的MONA M03贡献近40%销量 [7] 与特斯拉的对比与定位 - 公司董事长称与特斯拉均在跨领域融合中找到“换维度打法”,认为创新公司会殊途同归 [1] - 公司管理层强调在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布局早于特斯拉,并聚焦于物理AI [5] - 特斯拉在华同期销量已超60万辆,其Model 3聚焦20万-30万元更高价位市场,双方在销量、盈利、市值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5][7] - 特斯拉第三代人形机器人计划2026年第一季度发布,其生产线预计2026年底启动,最高年产能100万台,Robotaxi在奥斯汀和加州湾区累计里程分别超40万公里和160万公里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