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11“套路”失算?电商App跳转引集体反感
36氪·2025-11-11 17:53

双十一用户负面情绪与广告乱象 - 今年双十一电商平台未进行GMV大比拼,氛围冷清,用户对“跳转广告”的反感情绪显著削弱了购物狂欢体验[1] - 明星刘嘉玲(粉丝数1962万)公开控诉某店铺侵权使用梁朝伟肖像进行虚假宣传,该微博引发热议并登上热搜,获得大量网友和大V支持[1] - 刘嘉玲微博评论区热评集中吐槽“跳转广告”乱象,涉及淘宝、京东、美团等平台,用户反映打开微博、爱奇艺、酷安、百度地图、知乎等App时均被强制跳转至电商页面[3][4][8] 平台广告商业模式与收入依赖 - 微博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4.45亿美元(同比增长1.58%),广告及营销收入为3.834亿美元(同比增长2%),占总收入86%[10] - 微博广告收入中,来自阿里巴巴的广告收入为3.57亿美元(同比增长10%),占其广告总收入的93%,阿里为微博第一大广告客户[10] - 开屏广告报价高昂,某App开屏广告位报价达110万元/天,某邮箱App开屏广告报价为33万-40万元/天,高额广告收入使平台对跳转广告依赖性强[12] 监管处罚与违规成本失衡 - 2021年6月及7月,某电商平台因广告违法行为两次被杭州市余杭区市监局顶格处罚,每次罚款5万元[12] - 2023年2月工信部发布通知,明确禁止利用“摇一摇”等易误触方式诱导用户操作,但根据《广告法》,违规罚款上限仅为5000-30000元[12] - 平台违规成本远低于广告收入,例如5万元罚款仅相当于某App单日开屏广告收入的4.5%,处罚威慑力不足[12] 双十一消费疲软与价格套路问题 - 消费者反映双十一价格套路频出,包括活动前临时加价、优惠券规则复杂、凑单后实际价格反而高于日常售价等问题[13] - 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案例显示,某笔记本电脑双十一仅比日常价便宜100-200元,而享受国补可优惠上千元,导致消费者持币观望[13] - 新华网调研指出,价格频繁波动、“千人千价”等现象削弱用户信任,部分消费者认为双十一优惠力度不及国补[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