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提案概述 - 前总统特朗普提议向美国中低收入成年人每人发放2000美元“关税红利”,声称资金来源于对进口商品加征的关税收入[1] - 该计划旨在将关税收入“还给人民”,但其具体形式可能并非直接发现金,财政部长暗示或通过税收减免方式实现,例如免除小费税、车贷利息抵扣等[5] 财政可行性分析 - 2025财年美国关税收入达到1950亿美元,较2024财年增长150%以上,为历史最高水平[3] - 然而,该收入规模远不足以覆盖提案开支,向超过2.2亿中低收入成年人每人发放2000美元,总成本约为4400亿美元,保守估计整个计划需6000亿美元,是当前关税年收入的三倍以上[5] - 特朗普声称“每天靠关税收入20亿美元”的说法与年化数据不符,实际日均关税收入约为5.3亿美元[3] 法律与政治风险 - 加征关税的法律依据主要依赖《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该法原用于应对国家安全威胁,其作为经济政策工具的合宪性正受到美国最高法院审理,若被判违法,相关税收可能需退还,红利计划将失去资金基础[7] - 该政策被视为一种政治策略,通过在民众对生活成本高涨不满之际发放福利,以稳定和争取选票,操作方式与2020年疫情期间的现金发放类似[13] 宏观经济影响 - 美国当前通胀率仍在3%左右,高于美联储目标水平,经济学家警告大规模财政刺激可能引发通胀再次飙升,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评价该计划“极度不负责任”[11] - 美国联邦债务已超过38万亿美元,财政赤字接近2万亿美元,在此背景下增加6000亿美元支出将对财政可持续性构成压力[11] - 剑桥大学研究指出,2026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概率因相关政策已升至30%,市场将此风险称为“特朗普衰退”[20] 行业与企业影响 - 关税政策导致美国企业成本上升和利润压缩,摩根大通报告显示,2025年美国企业因关税损失超过800亿美元[16] - 依赖海外供应链的制造业受到严重打击,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价格飙升[16] - 全球多个贸易伙伴(如欧盟、加拿大、墨西哥)对美国产品实施报复性关税,欧盟对93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加税,导致美国农产品、机械和电子设备的全球竞争力下降[18] 全球贸易与供应链演变 - 关税战促使全球供应链加速重构,越来越多国家寻求避开美国市场,中国与欧盟、东盟及拉美国家的合作日益紧密,推动本地化供应链建设[20] - 美国的“关税威慑”政策正逐渐失效,反而加速了全球范围内的“去美元化”和“去美国依赖”趋势[20] 消费者效应 - 加征关税导致许多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成本最终转嫁给美国消费者,例如汽车、芯片和洗衣机等商品价格显著上涨,可能抵消部分“红利”带来的收益[18]
特朗普赚大了,达成新的关税协议,还要每人发放2000美元关税红利
搜狐财经·2025-11-11 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