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共推制度型开放迈向纵深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1-11 18:36

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的战略意义 - 推动长江经济带自贸试验区深化联动与协同发展 旨在释放改革整体效能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 - 通过自贸试验区联动构建跨区域高标准制度型开放体系 可增强我国在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为国家层面应对国际竞争积累经验 [3] - 推动制度创新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能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高效流动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3] 主要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果 - 江苏自贸试验区成立六年 贡献江苏全省10%外贸进出口额 总结形成450余项制度创新经验案例 其中34项在全国推广 [3] - 四川自贸试验区自成立以来 新设企业超33万家 年均外贸进出口增长14.8% 形成8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 [3] - 安徽自贸试验区形成“3+13”协同发展格局 累计形成236项制度创新成果 其中47项为全国首创 15项在全国复制推广 [3] - 截至2025年9月 国家已累计推广485项自贸试验区创新成果 [4] 区域协同与制度创新案例 - 江苏自贸试验区通过搭建常态化交流平台 加强智库共建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4] -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方案》获国务院批复 江苏成为全国首个生物医药领域全产业链试点省份 [4] - 长江沿线自贸试验区探索物流通道联动发展模式 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开展进口文化艺术品跨关区保税展示交易 [5] - 长三角通过海关一体化 单一窗口建设等实现高层次协同开放 [5] 未来发展方向与重点领域 - 需推动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共进” 重点发力系统性改革集成 产业链龙头带动 开放组团形成与重大战略耦合 [5] - 上海自贸区应发挥核心作用 共享国家战略平台 释放总部经济溢出效应 打造贸易单一窗口“长江经济带专区” [5] - 需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 在产业链协同 规则互认 风险防控等方面形成更多制度性成果 [5] - 聚焦数字经济 新能源 人工智能 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形成创新高地 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