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货币与广义货币的关系 - 基础货币是货币创造的源头,被称为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是中央银行负债,主要包括流通中现金、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1] - 广义货币(M2)主要是商业银行负债,反映居民、企业、政府可支配的货币资金,不仅包括纸币硬币,更多是指各类存款 [1]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基础货币余额为38.6万亿元,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超过335万亿元 [1] 货币创造与派生机制 - 货币创造是复杂过程,涉及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实体经济三个部门,商业银行通过资产扩张派生存款是形成广义货币的关键环节 [2] - 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可影响商业银行货币创造能力,但根本上受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制约 [2] - 银行货币创造动力强弱影响基础货币撬动效果,若动力强则少量基础货币可撬动更多广义货币,反之则可能仅增加银行超额准备金 [2] 商业银行货币派生渠道 - 商业银行货币派生途径多元化,传统以发放贷款创造存款为主,近年来购买债券等其他金融资产也成为重要方式 [3] - 无论发放贷款还是购买债券等金融资产,均会形成对手方在银行体系的存款,从而派生出广义货币 [3] - 银行贷款占银行总资产比重保持在60%左右,持有债券占资产比重由2019年末约20%升至目前约25% [4] 融资结构变化与政策调控 - 我国融资结构转型加快,直接融资快速发展,银行贷款与购买债券在一定程度上可相互替代补充,均为信用扩张支持实体经济表现 [4]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成为基础货币投放重要渠道,2025年三季度末其余额占基础货币比重约13% [4] - 未来将推进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更注重价格型调控作用,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以理顺利率传导关系和资产收益率比价关系 [5]
基础货币≠货币,发放贷款并不是商业银行货币派生的唯一途径!
金融时报·2025-11-11 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