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网络强国建设要以法治筑基丨法经兵言
第一财经·2025-11-11 20:13

网络法治体系建设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以“共筑开放合作、安全普惠的数智未来”为主题,凸显网络法治的基础性保障作用[1] - 我国在网络安全、数据保护、技术创新等领域构建起法治框架,形成相对完善的网络法治体系[2] - 新修订的《网络安全法》新增人工智能安全与发展专项条款,首次确立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并重”原则导向[2] - 通过《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落地,网络法治实现“有法可依”[2] - 《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生效实施,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梳理出69项国家标准支撑其运行[4] 监管实践与执法 - 执法部门采取“技术反制+制度约束”双轮驱动模式应对数字违法犯罪行为[3] - 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上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协同防护机制,注重金融、能源、交通等重点领域网络安全防护[3] - 新修订的《网络安全法》将域外适用情形扩展至“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的活动”,全面打击境外网络攻击和数据窃取[8] 网络基础设施与人工智能发展 - 截至2025年9月IPv6活跃用户数达8.65亿,比2017年增长294倍,网络规模、用户规模、流量规模居世界第一[6] -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高效供给[6] - 规划明确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强人工智能与产业发展、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结合[6] -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引导下,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及场景应用焕发蓬勃生机[7] 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 - 中国坚持“安全与发展”原则和“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法治推动全球网络治理体系变革[8] - 主动参与全球网络安全、人工智能治理、数据流通等领域国际合作,推动形成公平合理的国际规则体系[8] - 与多国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9] - 推动IPv6技术向发展中国家普及,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域名解析升级等技术方案[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