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概况与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1997年,即将迈入30年,是国内汽车零部件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 [1] - 主要产品包括精密液压零部件和电磁驱动零部件,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1] - 从模仿、突破的路径发展,2000年成立研发中心,2003年形成年产500万支液压挺柱的能力 [1] - 公司拥有4000多名员工,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 企业文化与人才管理 - 企业文化概括为“拼搏奋斗、追求卓越” [1] - 生产车间兼具昂扬拼搏的“快”节奏和追求极致细节的“慢”姿态 [1] - 公司打破“论资排辈”,为年轻人才提供晋升通道,实现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局面 [2] - 公司培养的人才愿意留下,与公司共同发展进步 [2] 财务表现与业务布局 -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达90.85亿元 [2] - 公司产品体系完善,在智能热管理系统、智能悬架系统等多个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 - 公司计划于2024年至2026年在相关领域投入11.96亿元,聚焦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 [2] 技术创新与智能制造 - 公司通过工艺创新、技术改造节约成本,而非通过降价获取短期订单 [2] - 2008年开始尝试生产车间自动化管理,2015年启动“智改数转”工作,已建起统一的数据标准 [3] - 近年来,公司每年可节约制造及运营成本约2000万元 [3] -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VVT)产品在2006年突破技术,2009年实现量产,2022年被工信部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3] 产品与产能 - 子公司四川芯智热控技术有限公司订单源源不断,生产线开足马力运转 [2] - 熟练工每天完成50台减速器的返修工作,每月过手零件接近7万个 [2] - 2024年初,减速器车间新改造运行3条生产线,提升产能 [3] - 柔轮作为机器人谐波关节核心零部件,厚度仅0.2毫米至0.5毫米 [4] 产业链延伸与协同 - 公司布局具身机器人电关节产业,作为延长产业链的“关键一跃” [3] - 机器人智能电关节是公司现有技术的自然延伸,其减速器、电机等传动部件与汽车零部件有底层技术共通性 [4] - 公司组建了70余人的机器人智能电关节研发实验室 [4] - 公司每年采购金额约30亿元,绵阳本土供应商占比约30% [4] 外部合作与政策环境 - 公司与西南交大、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合作,推动产品前沿技术突破和重大专项技术攻关 [3] - 绵阳市将机器人产业明确为七大产业新赛道之一,发布9批次76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清单 [4] - 涪城区指导企业获取“智改数转”专项补贴基金,保障生产要素,使项目按计划推进 [4]
富临精工:从汽车“心脏”跨界机器人“小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