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保险发展驶入“快车道”:前三季度保费激增30%,有望迎来历史性机遇
每日经济新闻·2025-11-11 21:30

市场增长与驱动因素 - 2025年前三季度科技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0%,显著跑赢行业平均水平[1][11] - 截至2024年底,保险业全年提供科技保险保障约9万亿元[2] - 政策与产业双驱动,七部门出台新政构建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保险体系[1] 政策支持与顶层设计 - 2025年3月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方案,首次明确未来5年科技保险“扩面、提质、增效”发展目标[5] - 2025年9月政策加码,扩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范围,该机制自2015年试点以来已累计支持创新应用项目3600个[4][5] - 深圳、上海等地出台地方方案,上海引入“沪科积分”探索精准定价,深圳研究拓展低空经济、智能驾驶等新赛道保险[6] 产品创新与案例实践 - 2024年6月武汉东湖高新区成立全国首个药品研发中试环节保险共保体“药研保”,单项目可获得百万元级风险覆盖[8] - 2024年8月推出全国首款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研发专属保险“智研保”,首次将技术方案缺陷和原材料缺陷纳入保障范围[8] - 2024年9月推出全国首个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应用专属保险“机智保”,支持按天、周、月投保[9] 行业挑战与发展瓶颈 - 科技保险风控、定价难题是制约产品创新的主要因素,缺乏历史数据积累导致定价困难[2][3] - 科技企业核心资产转向数据、算法、专利等无形资产,其价值评估和损失计量缺乏成熟范式[3] - 保险公司特定领域专业人才储备有限,无法制定针对性风险管控措施[2] 风险管理与科技赋能 - 头部机构推动风险管理体系迭代,中再产险推出国产汽车芯片、无人驾驶航空器等定价模型[11] - 平安产险借助数字工具构建科技企业风险评估体系,其网络安全保险定价工具已累计提供超过19亿元风险保障[11] - 行业深度运用数字化手段输出风险减量管理技术,为科技创新提供精准支撑[1] 市场基础与未来机遇 - 截至目前累计培育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超6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1][2] -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为科技保险提供丰厚土壤[12] - 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商业航天催生前所未有的责任风险和技术失效风险保障需求[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