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集团投资动态 - 11月11日,软银集团宣布出售其持有的英伟达公司全部股份,套现58.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15亿元)[2] - 软银与OpenAI签署修订协议,承诺追加投资2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02亿元),将于12月通过愿景基金2完成全部投资[3] - 软银在6月至9月期间出售了价值91.7亿美元的T-MOBILE股份[3] - 2025-2026财年第一季度,软银营收1.82万亿日元,同比增长7%;税前利润6899.4亿日元,同比暴增205.7%[3] - 软银第二季度净利润达到2.5万亿日元,远超市场预估的4182.3亿日元;第二季度销售净额1.92万亿日元[4] - 软银集团市值自4月以来从低点一路飙升至25000日元/股,涨幅超338%,市值一度突破38万亿日元(约合1.7万亿元人民币)[3] - 软银将于2026年1月1日实施1拆4的拆股[4] - 软银创始人孙正义个人净资产飙升248%,达到551亿美元(约合3928亿元人民币),重登日本首富宝座[3] 英伟达公司情况 - 截至11月10日收盘,英伟达股价单日暴涨5.79%,年初至今已涨超48%,总市值达4.84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5万亿元)[2] -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自今年6月至今,已累计套现超10亿美元[2] - 黄仁勋多次公开表示不认为处于人工智能泡沫中,指出当前几乎所有GPU都在被使用中,需求是真实存在的[21][22] 市场做空行为与观点 - 华尔街“大空头”迈克尔·伯里旗下对冲基金Scion Asset Management在第三季度持有名义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看跌期权,占其资产总值的80%[5] - 该基金持有价值约9.12亿美元的500万股Palantir看跌期权和价值约1.87亿美元的100万股英伟达看跌期权[10] - 迈克尔·伯里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图表,显示当前美国科技行业资本支出增长水平已与1999年至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相当[13] - 亚马逊、Alphabet和微软的云业务增长大幅放缓[15] - 存在英伟达等AI公司之间的“循环融资”现象[17] AI行业风险与估值争议 - 多项指标显示AI投资已滑向极端水位,市场风险正加速累积,AI驱动的投资热潮恐已逼近临界点[2] - 美国市值最高的五大公司合计占据标普500指数总市值的30%,为半个世纪最高集中度,估值达到自2000年以来最极端水平[19] - OpenAI年化营收为120亿美元,年化亏损为80亿美元[19] - 分析师杰伊·戈德堡指出,英伟达与OpenAI的交易是在提前透支未来需求,将放大下行风险[19] - 分析师朱利安·加兰认为,AI领域当前的泡沫规模是当年互联网泡沫的17倍,是2008年全球房地产泡沫的4倍[21] - 风险投资人托马斯·唐古兹指出,英伟达当前的直接投资规模(约占营收的67%)比朗讯科技当年的风险敞口高出约2.8倍[20]
日本首富孙正义清仓英伟达!“大空头”也下血本做空 机构警告AI泡沫太大 黄仁勋最新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