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规模与市场地位 - 中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首次超越电影票房[1] - 2024年全球微短剧市场规模突破150亿美元,中国微短剧份额占八成以上[10] 用户结构与消费偏好 - “银发族”成为付费新主力,占比超过四成,推动“深夜追剧潮”兴起[3] - 女性用户主导消费市场,其互动、打赏、付费活跃度均高于男性[3] - 年轻人偏爱玄幻修仙等“高爽感”题材[3] - 用户需求从“即时解馋”升级为渴望“营养与回味”,情感刻画细腻的作品用户评论数、黏性和停留时长显著提升[6] 内容创作趋势 - “高反转+爽感叠加”的叙事模式退潮,行业向女性成长、职场话题、家庭疗愈、校园问题等现实题材方向布局[3] - 精品化、多元化成为行业新命题,长剧从业者及专业制作团队入局推动行业从“赚快钱”转向“做精品”[3][6] - 出圈精品案例如《大妈的世界》展现中老年女性群体生活,《家里家外》开拓“方言剧”空间,《逃出大英博物馆》采用文物拟人化手法[6] - 平台大幅提升审核标准,倒逼创作者摒弃猎奇套路,转向打磨剧本逻辑与人物塑造[6] 技术应用与制作升级 - AIGC辅助编剧、自动生成分镜已成为很多短剧公司的标准流程,AI应用使前期策划效率提升50%以上,后期制作成本下降30%[7][9] - 国内首部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在美术、分镜、视频、配音、配乐等环节全程采用人工智能技术[7] - 传统影视公司入局,将长剧的工业化标准与经验注入微短剧生产[7] 产业融合与IP开发 - 微短剧跨界联动非遗、文旅、科普等领域,例如《恋恋小食光》寻访陕西美食,《一梦枕星河》融入苏绣、宋锦等非遗元素[9] - “长短联动”模式兴起,如《唐朝诡事录》长剧与微短剧“共创”,芒果TV将《乘风破浪的姐姐》等综艺IP衍生为微短剧[9] 出海发展与全球化布局 - 微短剧出海进入“全球本土化”新阶段,从简单译制输出转向针对海外市场定制开发[10] - 海外上线微短剧应用达237款,形成以北美市场为核心,辐射欧洲、日韩、中东、东南亚的全球传播格局[10] - 行业形成“三足鼎立”格局,点众科技、枫叶互动、九州文化为领军力量[10] - 枫叶互动平台Reelshort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下载量超2.5亿,付费用户规模突破1亿,2025年新增用户超5000万,月活用户超7000万[10] - 九州文化自主研发“99 TV”“ShortMax”等平台,上架剧集超4000部,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注册用户超9000万[13]
微短剧市场规模破500亿元,首超电影票房!老人付费最多,占比超四成
每日经济新闻·2025-11-11 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