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消纳调控迎指导意见 产业加速从“建得好”迈向“用得巧”
证券日报·2025-11-12 00:08

政策核心目标 - 到2030年基本建立协同高效的多层次新能源消纳调控体系,新增用电量需求主要由新增新能源发电满足[1] - 到2035年基本建成适配高比例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在新能源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4] 行业影响与转型方向 - 政策推动风电和光伏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精耕细作”[2] - 行业增长逻辑从“补贴—规模”转向“市场—技术—系统价值”,有助于降低长期加权平均资本成本[2] - 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将更注重与特高压外送通道配套,并吸引东部产业转移以实现就地消纳[2] - 分布式光伏应用场景将拓展,工业园区、外向型企业成为重点市场,项目盈利能力与“自发自用”比例密切相关[2] 关键技术支撑与市场机遇 - 政策强调电网承载力提升和调节能力优化,需要储能、虚拟电厂等技术协同发展[1] - 提升跨省跨区输电能力和加强配电网建设将为特高压设备、智能变电站、柔性直流输电等领域带来明确增长机遇[4] - 政策通过制度设计将“消纳”内生化,使边际消纳成本可定价、可交易[2] - 下游电力销售市场将推动服务升级,促进电力销售全产业链发展[4] 企业战略布局与解决方案 - 隆基绿能倡导通过电氢协同、光储多元耦合解决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问题[3] - 晶澳科技已发布覆盖电源侧、电网侧与用户侧的七大典型储能解决方案[3] - 在新能源配储场景中,储能可平滑发电曲线、参与电力交易,帮助客户提升收益确定性[3] - 在工商业储能场景中,提供并网型、并离网型等多种解决方案,旨在降低用电成本、提升供电可靠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