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呼吁——加强气候融资对接发展中国家需求
经济日报·2025-11-12 06:11

文章核心观点 - 联合国报告指出当前国际金融体系存在结构性限制,必须进行系统性改革才能实现每年为发展中国家动员1.3万亿美元气候融资的目标 [1][3][4] 当前气候融资状况与问题 - 2022年气候融资总额达到1000亿美元,但与2024年COP29设定的1.3万亿美元新目标差距巨大 [1] - 融资性质以债务为主,未能满足脆弱国家的适应与损失赔偿需求 [1] - 2022年适应资金在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气候融资中占比仅为28%,2023年全球气候融资中适应资金占比仅约3.4%,规模小且难以吸引私人资本 [1] - COP28设立的“损失与损害”基金承诺和拨付规模有限,实际需求远大于已承诺资金 [2] - 资金分配存在显著地理与脆弱性错配,2022年最不发达国家仅获取约18%的对外气候融资,小岛屿发展中国家获资比例仅约2.8% [2] 国际金融架构的结构性限制 - 结构性限制阻碍了发展中国家获取资金并开展气候行动,而非仅因资金总量不足 [3] -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缺乏中央银行互换额度,面临高成本借贷与货币风险,削弱其投资气候转型的财政与政策空间 [3] - 当前金融架构存在资本成本过高、债务不可持续、财政空间有限、融资程序复杂等问题 [3] - 多边机构缺乏代表性与公平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发展中国家投票权仅有37%,世界银行为43%,远低于其人口及经济权重 [3]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核心方向 - 改革需围绕提高金融稳定性与韧性、扩大并改善气候与发展融资、重塑全球金融治理的公平性三大核心 [4] - 主张建立更公平强大的国际金融安全网,提高特别提款权的作用与公正性,减少金融冲击对发展中国家财政空间的侵蚀 [5] - 建议大幅扩大公共国际融资规模,增加非债务型融资,改革多边开发银行业务模式及风险评估与项目审批模式 [5] - 推动主权债务重组机制更加中立与公平,将气候与发展必要投资视为“理性支出”而非“债务风险” [5] - 建议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治理结构,增加发展中国家在投票权、董事会和规则制定中的代表性 [5] - 应尊重发展中国家政策自主性,减少与贷款挂钩的政策条件,停止将宏观紧缩作为获取融资的前提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