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供给不足 场景短板如何补
经济日报·2025-11-12 06:11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旨在通过系统性培育和开放应用场景,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产业化应用,从而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1][2][3][4] - 当前有效场景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催生转化的主要障碍,文件首次在国家层面进行系统部署,以解决场景开放与供给不足的问题 [2][5][6] - 文件提出通过制度改革和创新,探索建立场景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以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优势,将其转化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场景供给优势 [8][9] 场景的定义与重要性 - 场景被定义为用于系统性验证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产业化应用的具体情境,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 [3] - 场景具有真实世界性、价值可验证性、示范可复制性、协同集成性、风险可控性五大特征,构成技术可行性的终极“试金石” [4] - 场景概念随着2016年前后国内第一批人工智能企业而出现,现已成为一种关键的城市创新资源 [3] 场景供给不足的原因 - 场景的收益分配机制没有厘清,场景提供者与用户割裂,使用风险与成本留给了用户,而收益被试验方得到 [6] - 存在场景的地方保护和企业保护问题,一些地方和国有企业倾向于向本地或本系统内企业开放场景 [6] - 场景试验中涉及政策协同和部门协调问题,部分场景应用缺乏相应政策法规,多部门协调带来较高成本 [7] 推动场景落地的方向与措施 - 文件明确场景培育开放的三大方向:优先布局新领域新赛道场景、高价值小切口场景和跨区域跨领域综合场景 [8] - 推动场景落地不仅需要基础设施和平台的“硬建设”,更需要法规、制度、政策等“软创新” [8]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协同多部门探索建立场景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鼓励国资国企和民营企业平等参与场景创新 [9] 企业对场景的需求与反应 - 对于高科技创业企业,场景是痛点更是机遇,新技术的落地依赖于寻找和培育场景 [2] - 企业认为国家层面的支持将有助于其产品和技术在制造业、能源等更多领域落地应用 [2] - 只有具有真实需求、特色鲜明、综合集成和适时供给等特征的场景,才是更值得开发和关注的稀缺资源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