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政策与宏观背景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 培育优秀文化企业和品牌 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1] - “十四五”期间文化产业持续发展壮大 2024年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万亿元 比2020年增长37.7%[1] 行业发展现状与成就 - 多地探索出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文化产业增长的有效路径 国产品牌通过融合传统元素和现代设计理念赢得年轻消费者青睐[1] - 景德镇瓷器 云南扎染 贵州苗绣等文创产业通过培训手工艺人 发展体验工作坊和电商销售 传承非遗技艺并促进乡村文旅产业发展[1] 行业面临的挑战与短板 - 许多文化资源未被充分挖掘和活化利用 不少产品停留在小作坊 小市场阶段 未能形成规模化产业链 经济价值有待释放[2] - 部分传统文化项目在创新设计 品牌建设和产品销售上存在短板 供应链需持续完善 市场化运作和科技赋能有待加强[2] - 不同地区文化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中西部地区虽资源丰富但缺乏产业化和市场化支撑 经济价值难以充分实现[2] 未来发展路径与战略举措 - 须因地制宜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 推动传统文化从静态展示到动态生产 从文化符号到产业动力的转变[3] - 应完善文化产业链条 推动文化资源市场化 产业化 加大政策扶持 鼓励社会资本和数字平台参与 实现向文旅融合 品牌共建的系统性转化[3] - 强化科技赋能和人才支撑 加大文化科技创新投入 支持5G AI VR等新技术在文化创作传播中的应用 建设文化大数据平台和数字博物馆[4] - 鼓励高校开设文化创意 科技 管理交叉学科 培养懂文化 懂技术 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支持非遗传承人和文化企业家投身创新事业[4]
系统活化利用地方文化资源
经济日报·2025-11-12 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