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转型背景与政策导向 - 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的关键阶段,中国证监会于2025年5月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形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拐点” [1] - 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强化核心投研能力建设,加快构建“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并鼓励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应用 [1] - 行业管理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从2015年末的8.4万亿元增长至2025年9月末的36.74万亿元,但在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方面面临投资者获得感不强等挑战 [2] - 证监会于10月31日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指引(征求意见稿)》,旨在明确产品定位、强化风格稳定性,以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3] 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 投资者实际收益与基金业绩之间存在显著“剪刀差”,2020年至2024年非行业股票基金和行业股票基金的年化回报率分别为6.67%和3.68%,但投资者实际获得的年化回报率仅为4.03%和-1.38% [2] - A股市场高波动特性是挑战之一,例如中证800全收益指数过去15年累计收益率为53%,但若剔除涨幅最大的5个月,累计收益率骤降至-28% [2] - 基金公司面临二级市场快速扩容的挑战,全市场上市公司超8000家,单个基金经理研究覆盖广度深度有限 [3] - 行业管理规模超36万亿元,大规模资金需要更多元化收益来源,投研能力亟需团队化升级 [3] 中欧基金投研体系升级实践:“三化”建设 - 公司构建“专业化、工业化、数智化”投研体系,推动业务模式从依赖超级个体向体系化转型,通过工业化标准流程实现可持续收益 [1][4] - 专业化方面,将投研领域分为超80个细分领域,全面覆盖权益、固收、量化等业务板块,鼓励研究人员在特定领域长期深耕 [5] - 公司科技研究团队拥有13名研究员和11名基金经理,每人都有精专的细分方向,践行“做窄、做深、做久”的专业化模式 [5] - 工业化方面,核心是推动“投资理念和投资流程的一致性”,推行如“五要素选股模型”等标准化工具,提升沟通效率 [6] - 多资产团队打造“MARS工厂”模式,将“固收+”产品管理升级为可复制的工业化流程,分解为“设计、生产、组装和检测”四个环节 [6] - 数智化包括“数字化”和“智能化”两个层面,旨在将海量信息转化为结构化数据资产,并将人的选股逻辑转化为系统模型 [7] 转型成效与业绩表现 - 凭借投研体系工业化升级的先发优势,公司权益和固收业绩短期、长期均领跑 [1] - 在13家权益类大型基金公司中,公司近十年绝对收益业绩排名第3;在14家固收类中型公司中,近三年和近七年绝对收益业绩均排名第1 [1] - 投研体系升级旨在将个人经验转化为组织能力,实现超额收益的规模化和可持续化,提供长期超额更稳定的高质量产品 [8] 客户服务与投资者陪伴 - 公司在服务端践行“长期主义”理念,实现客户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与陪伴,今年9月发布服务公约,提出“常走动、常分享、常沟通、常创新”四大服务准则 [8] - 自2006年成立以来,公司累计举办超3000场线下交流活动,并打造服务IP牛欧欧,线上平台陪伴超250万用户 [8] - 公司通过播客等多种形式提供陪伴,近一年播客平台用户收听时长超4000万分钟 [9] - 公司已为超46万客户提供专属一对一服务,并于2021年引入AI智能客服以提升回应及时性 [9] - 公司注重产品创新,曾推出行业首只支点式对称浮动管理费基金,并参与浮动费率产品创新试点和首批养老目标基金发行 [9]
创价值·塑生态·启新程——上海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在行动 | 以“工业化”提升核心投研能力 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
中国证券报·2025-11-12 0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