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税收新政核心内容 - 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于11月1日联合发布公告,宣布在2027年年底前对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标准黄金交易实施差异化增值税优惠[1][3] - 新政将黄金交易区分为投资性与非投资性两类:卖出方销售标准黄金时免征增值税;发生实物交割出库的,根据用途适用不同政策[3] - 对非投资类的黄金饰品企业而言,进项税抵扣从13%降至6%,导致实际税负上升约7个百分点[3] 市场价格即时反应 - 新政发布后,足金首饰每克普遍上涨60元至70元[3] - 深圳水贝市场3日重启报价系统后,金价单日涨幅超66元/克,11日首饰金价格逼近1100元/克[3] - 品牌金店快速调价:老庙黄金足金饰品3日报价1256元/克,较前一日上调63元;周生生报价1255元/克,上调62元;周大福报价1259元/克,上调61元[4] - 至11日,多家黄金珠宝品牌足金首饰价格集体突破1300元/克[6] 产业链上下游波动 - 新政引发从产业链上游到终端消费市场的连锁反应[1] - 水贝市场商家在新政后首个工作日暂停所有新金饰订单,不再锁价,仅支持以旧换新预订[2] - 北京打金店老板接到板料供应商通知,紧急暂停所有出货和报价,导致下游打金业务暂停,后续恢复供应后金价比大盘价高出不到30元[2] - 经过短暂定价混乱,水贝市场大盘价最终确定在国内金价基础上有所上浮[2] 行业定价模式与调价历史 - 行业主要有两种定价模式:按克计价("克重+工费")和"一口价"(直接标价)[8] - 老铺黄金是"一口价"代表,毛利率约40%;周大福、老凤祥等传统品牌以"计价金"为主,但近年提升定价产品占比以平衡成本[8] - 今年9月至10月,周生生、潮宏基、周大生等品牌旗下"一口价"黄金饰品陆续提价,涨幅多在10%—15%,部分高达30%[8] - 老铺黄金于10月26日完成年内第三轮集中调价,多款产品涨幅超过20%,此前2月和8月也进行过提价[8] 消费者购金心态与行为 - 部分消费者坚定看好黄金长期走势,采取"定期存金"策略,如上海吴先生每月在银行固定购入3至10克积存金,今年已累计购买50克[9] - 95后李女士倾向于"小额存金",每月在电商平台购买1至2克金豆,已积累30多克,视其为强制储蓄[10] - 也有消费者持谨慎态度,选择观望,如赵女士认为市场存在泡沫,等待金价回落到900元/克以下再考虑[10] - 税收政策发布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曾短暂暂停积存金业务的开户、主动积存等服务,但很快恢复[9][10] 全球与中国黄金需求趋势 - 世界黄金协会报告显示,2025年三季度全球黄金需求总量达1313吨,需求总金额达1460亿美元,创单季度最高纪录[11] - 三季度全球黄金投资需求激增至537吨,同比增长47%,占全部黄金净需求的55%[11] - 三季度中国投资者购买了74吨金条与金币,同比增长19%;前三季度中国零售黄金投资需求达313吨,为2013年以来最高水平[12] 专家政策解读与市场影响 - 专家认为新政旨在规范黄金交易市场秩序,压缩场外灰色空间,提升中国在黄金国际定价上的影响力[11] - 新政对投资性黄金企业税负成本无变化但合规成本上升,非投资性企业则因税负增加可能通过提价转嫁成本[11] - 对于普通消费者,通过金店购买饰品终端价格已含税影响有限;投资金条可通过交易所会员单位购买税收成本较小,或购买免税的黄金ETF[11] - 黄金作为避险资产,其保值增值作用在复杂国际形势下更加凸显,长期可作为资产配置重要选择[10][12]
财经观察:金价高涨,消费者如何应对?
环球时报·2025-11-12 0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