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核心技术与运行原理 - 项目采用东方锅炉研发的“蒸汽加热熔盐储热+放热供汽”技术路线,配置两个万吨级熔盐储罐,储热容量达1000兆瓦时 [2] - 在电网用电低谷或新能源电力过剩时,系统利用富余蒸汽将190℃低温熔盐加热至390℃储存于热罐;在用电高峰时,高温熔盐释放热能产生蒸汽,满足工业用汽并提升发电能力 [3] - 系统热-热效率超过95%,较电加热熔盐路线提升一倍多,且寿命周期长达25年,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显著 [4] 项目性能与效益 - 项目投运后,宿州电厂最小技术出力从额定容量的50%降至30%,持续调峰时间5小时,最大负荷从80%提升至100%,持续顶峰时长4小时 [2] - 项目实现了热能生产和消纳的时间分离,使热电机组在保障蒸汽供应的同时,深度参与电网调峰与顶峰 [2] - 项目验证了熔盐储能与煤电机组耦合的技术可行性,并实现了核心设备100%国产化 [4] 市场潜力与行业影响 - 全国现有煤电机组约11亿千瓦,若按30%配置熔盐储能系统,可带动百亿级市场投资 [4] - 若将熔盐储能应用范围拓展至钢铁、化工等高耗热领域,市场规模有望攀升至千亿元级 [1] - 目前已有40%以上的煤电集团在论证推进熔盐储能项目,行业爆发式增长蓄势待发 [4] 面临的挑战 - 不同煤电机组参数差异显著,熔盐系统需“一机一策”定制化设计,且蒸汽与熔盐换热过程中潜热利用率低的问题影响系统效率 [6] - 宿州项目总投资约3.4亿元,初始投资较高,且大型熔盐储罐的施工要求严苛,成本居高不下 [6] - 熔盐储罐设计尚无国家标准,存在安全隐患,且参与电力市场的价格机制不完善,调峰补偿标准不明确 [6] - 技术掌握在少数企业手中,核心设备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集中在头部企业,且不同应用场景的技术方案通用性不足 [7] 产业发展建议 - 政策层面建议将熔盐储能纳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规划,完善电价补偿机制,并可参考德国经验给予容量电价补贴 [8] - 技术降本需通过材料创新和工艺优化,如研发新型多元熔盐、优化施工工艺、研发一体化蒸发器等新技术 [8] - 需尽快制定熔盐储罐设计、施工、验收国家标准,并建立效率计算和效益评估的统一方法 [9] - 需推动产业链协同,上游降低熔盐材料成本,中游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下游拓展应用场景至钢铁、化工、新能源基地等领域 [9]
两座“能量巨塔”现身安徽!这个“超级充电宝”激活百亿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