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跨界扩张战略 - 公司不再满足于清洁家电赛道,自宣布跨界造车后,连续进军无人机、手机、太空探索及具身智能等多个领域[1][2] - 公司业务范围已扩展至汽车、手机、无人机、太空探索、具身智能,以及家居赛道内的扫地机、洗地机等数十种产品,旨在成为一家无边界的"生态企业"[3][4] - 在家电行业,格力、海尔、美的等企业也接连进行跨界,反映出行业普遍趋势[5] 核心业务面临挑战 - 清洁电器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20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23亿元,但扫地机器人和洗地机在国内的渗透率分别仅为5.5%和3.1%,远低于吸尘器的13.5%[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市场份额下滑至7.5%,同比骤降45.27个百分点,排名第五;尽管2024年营收达150亿元,比2023年翻近一倍,但毛利率降低6个百分点,清洁电器均价下降12%[6] - 中国高端家电市场由海尔、美的、格力三大本土品牌合计占据70%市场份额,垂直细分赛道格局稳固,公司难以切入[6] 跨界业务布局与挑战 - 公司跨界造车依托全球累计申请的6379件专利,其中45%为发明专利,覆盖智能汽车核心领域,并直接对标布加迪威龙[8] - 全球太空经济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5960亿美元增长至2033年的9440亿美元;到202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美元,具身智能占比预计超过30%[9] - 公司智能生态布局意图覆盖从家庭到户外、地面到天空的全维度空间,但用户基础薄弱且分散,目标群体差异大,难以实现有效跨越[11] 跨界业务的财务与资源压力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98.55亿元,归母净利润10.02亿元,净利润增速41.35%远超营收增速30.9%,但跨界业务需巨大投入[13] - 比亚迪2024年研发费用为531.9亿元,蔚来和理想分别为130.4亿元和110.7亿元,特斯拉为45.4亿美元(约合326.87亿元),小米造车首期研发投入达130亿元,公司面临巨大资金压力[13][14] - 公司采用"左右手"策略,计划以代工业务养自研造车项目,并已获超150亿元订单,聚焦海外22个国家54家经销商,特别是中东及中亚市场[15][16] 跨界赛道竞争环境 - 全球新能源化趋势显著,2025年1至8月中国以外地区电动汽车新增注册量达474.4万辆,同比增长25.7%;中东新能源电动车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83亿美元以7.7%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31年[17] - 但海外市场竞争激烈,2025年1至4月中国汽车出口193.7万辆,同比增长6%;比亚迪已进入110多个国家,2024年海外销售超41万辆,同比增长72%[18] - 无人机领域,大疆2024年营收800亿元,拥有3.8万项专利,计划2024-2030年间研发投入300亿元;智能天文望远镜全球市场规模2024年约11.3亿元,预计2031年达18.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9%,小米、华为已先行布局[19][21] 融资环境与资本挑战 - 公司跨界部分目的为吸引投资,但其汽车业务首轮融资未披露金额,当前汽车赛道融资逻辑转向"确定性优先",资金向有产业背景的成熟车企倾斜[23] - 阿维塔2024年C轮融资超110亿元,但2024年前8个月净亏损21.2亿元,负债总额123.37亿元超过资产总额123.15亿元,显示资本不再宽容[24] - 2025年9月,汽车交通领域融资额约140亿元,但先进制造(含航空航天)和人工智能融资事件占比达23%和17%,汽车仅占5%,资本风头被其他行业抢走[26][27][29]
追觅的“梦想”实在太多了
36氪·2025-11-12 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