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财快评|央行报告为何强调科学看待金融总量指标?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1-12 15:37

宏观经济形势判断 - 央行对国内经济总形势判断为国民经济稳中有进,实现全年预期目标有基础有支撑[1] - 支撑判断的因素包括供给端产能充足、以旧换新政策促使消费潜力持续释放以及宏观政策积极有为[1] - 相较于二季度报告,本次报告对完成既定增长目标信心更强,并强调需依托国内大循环力量推动经济增长,着力点是消费[1] 物价形势分析 - 10月CPI同比转涨,核心CPI同比涨幅连续六个月扩大,PPI环比年内首次上涨,显示物价温和回升[2] - 自二季度规范部分行业无序竞争导致产能过度扩张以来,行业竞争秩序开始优化,价格出现边际改善[2] - 报告提出促进物价合理回升需要宏观政策协同发力,在明年项目投资启动及消费政策加力作用下,物价有望稳中有升[2] 货币政策导向与框架 - 报告重提跨周期调节,将根据国内外形势把握政策力度和节奏,改为综合运用多种工具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2] - 跨周期调节代表十五五期间货币政策将兼顾短期与中长期,并侧重长期和结构方向,以完善调控框架应对未来总量和结构兼具的任务[2] - 货币政策将关注金融总量合理增长,以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但未来金融总量增速有所下降是自然的,与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一致[3] 货币政策传导与利率体系 - 央行强调保持合理的利率比价关系是畅通货币政策传导的需要,制约传导的主要问题在于不同类型利率之间存在期限、风险、流动性等方面的错配[4] - 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通过规范利率比价,来理顺政策利率-市场基准利率-市场利率这一传导链条,市场基准利率要围绕政策利率波动,市场利率要根据市场基准利率变化[4] - 将根据不同的利率比价关系,继续完善利率体系的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保持银行净息差,保持正向的收益率曲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