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邱慈观专栏 | 新型储能发展中科技金融与绿色金融的接力路径
新浪财经·2025-11-12 16:03

文章核心观点 - 在“双碳”政策背景下,新型储能技术是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关键环节,但其发展面临技术不成熟、资金需求大等挑战,需要科技金融与绿色金融形成接力互补的协同支持机制,以推动技术从研发向规模化商业应用转化 [1][2][9] 新型储能技术发展格局 - 新型储能技术呈现“多路并进、阶段各异”的互补格局,整体技术成熟度仍偏低,亟需加大金融投入 [3] - 储能技术可分为电化学、机械、热、电磁与化学五大类,不同技术匹配不同服务需求,如电磁储能用于高精度调频,电化学储能因通用性强而适配多类场景 [3] - 各类技术发展阶段不一,目前有2种技术处于示范期,8种技术处于示范期至应用期之间,2种技术已进入成熟期 [5] 科技金融的作用 - 科技金融通过战略布局、产业支持和技术筛选,为处于关键窗口期的储能企业提供资金,驱动技术从“可用”向“能用”跃迁 [6] - 具体工具包括政府引导基金、产业天使投资基金、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及科创债务工具等,案例包括湖北省长江创投基金投资双登集团储能锂电项目、通鼎互联投资屹锂科技等 [6][10] - 产业资本角色重要,龙头企业常提供应用场景与产业链资源支持,如卫蓝新能源获得三峡、小米、蔚来等下游客户投资 [10][11] 绿色金融的作用 - 绿色金融通过低成本资金支持,加速已完成技术验证的新型储能项目从“能用”到“广用”的规模化扩张 [7][8] - 主要融资工具包括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融资租赁和绿色资产证券化,案例包括中国农业银行提供绿色评价挂钩贷款、中信金租合作600兆瓦“光伏+储能”项目、中航租赁发行规模7.26亿元的绿色ABS等 [8] - 政策性绿色基金可撬动市场化资本,案例包括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领投美克生能源D轮融资 [8] 金融协同机制与案例 - 科技金融与绿色金融形成前后衔接的接力机制,科技金融“早投早育”支持早期技术,绿色金融“低息放大”推动后期规模化 [9][12] - 具体案例显示接力路径:中国天楹通过绿色科技创新债券募资1亿元推动重力储能技术商业化,宁德时代与可胜技术分别利用绿色债券与绿色贷款支持锂电与熔盐储热技术规模化 [11] 未来展望 - 资本市场应强化对早期技术的融资支持,如加大政府引导基金出资比例、拓展科创债适用场景 [13] - 金融监管机构应加速发展覆盖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融资租赁等多元工具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13] - 政府需完善电力市场机制,通过现货市场深化、辅助服务市场化等改革明晰储能收益结构,提升投资意愿 [14] - 应探索科技金融与绿色金融联动模式,形成可推广至其他绿色科创领域的“中国方案”,并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14]